幼儿素质教育是入学教育吗?
学前教育的小学化是指学前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和内容偏重于小学阶段,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直接向儿童传授小学阶段应该接受的特定的课本知识。它强调把知识“灌输”给孩子,忽视了孩子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孩子的语言能力、数学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这种教育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1,小学教学组织。
我国的学校教育主要是以班级集体教学制为基础的。很多幼儿园有很多统一的要求,比如让孩子把手放在背后,上课不说话,认真听讲等等,自由活动少。单调的集体教学,让孩子坐着听的多,活动少。教学组织形式倾向于小学化。
2.教学内容是小学。
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和艺术教育活动。目前,学前教育存在着明显的简单化和片面性倾向。比如很多幼儿园无视学龄前儿童的发展水平,提前开设书写、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不注重兴趣培养,只求学习成果——学了多少。进入“幼小衔接”的误区,要提前教授小学知识,要求孩子提前掌握小学必备的语言、操作知识和技能。
3.小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初级的。以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忽视了儿童的自主探索、想象力的发展,强调知识的灌输,不注重创设适合教育内容并具有求知欲望的情境,忽视了儿童的主体性和“边玩边学”的本质,忽视了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4、小学的评价指标。
有些家长的需求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学了多少...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把孩子学了多少拼音字母,能背多少数学计算,会多少儿歌古诗词作为评价指标。在学期结束时,他们随机检查孩子,促进小学教育的进程。
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现象
1.现在有些幼儿园办的跟小学一样,有课本,有作业。那么这样对孩子好吗?专家认为,家长“不输在起跑线”的心理是错误的,取缔幼儿园小学化是理性的回归。婴幼儿的教育首先要与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发育相匹配。简单来说就是“在特定的年龄做特定的事情。”去年6月5438+10月,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5-6岁学龄前儿童可以“通过物理运算或者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按照这个标准,很多孩子明显超过了这个标准。背唐诗,练算术,写汉字。很多孩子什么都能学几遍。但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情。相反,我们应该反思。学前教育就是学前教育。学习音乐学,绘画,玩游戏,发展体能,认识伙伴,学习社交,发展想象力,通过对音乐和绘画的感知找到生活的兴趣。而小学的内容,很多都是死记硬背。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好孩子抢着提前跑,应对能力差。导致很多小伙伴被别人或者自己贴上“傻”的标签,造成心理阴影...其实这根本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他们的大脑没有发达到那种程度。
3.即使我在幼儿园学了很多小学的内容,但是记住成绩之后就完全没有竞争力了。我反而禁锢了孩子的思维发展,剥夺了他们快乐的时光。为了眼前的几小步,你以后可能会比别人慢。助长苗头是一种破坏。
安徽计划立法禁止,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好的开始。既能让幼儿园的精力走上正轨,又没有幼儿园可供家长选择。幼儿园的发展和竞争刚刚站在了正常的起跑线上。
小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体现
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将小学课程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方法渗透到学前教育中的一种错误的教育倾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育概念
教育观念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初等教育观认为学前教育是初等教育的基础。想在小学取得优异成绩,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你要给孩子灌输一些小学的知识,比如算术、拼音、笔画、识字。
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以游戏为主,但小学课程严重超载。要么是教学计划中的五大领域名存实亡,要么是五大领域畸形和特色化,比如语文侧重拼音和书写,理科侧重数学加减。
教学方法
3-6岁的孩子以具象思维为主,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游戏化。用符合孩子年龄发展特点的方式开展活动,会事半功倍。而强调小学教育的老师,因为课程内容孩子难以接受,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被动学习知识。
教育评估
教育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大多数小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