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层家庭子女的教育成本差异
尽管收入有高有低,但每个家庭在教育支出方面都试图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因此教育支出成为大多数城乡家庭的沉重负担。
一般来说,中年居民对消费的贡献率最高。而这群人恰恰要面对15年左右的子女教育支出问题。随着近年来教育支出的不断增加,居民储蓄欲望增强,消费主体成为消费主体,从而制约了我国城乡居民的即期消费。
农民曲昆:
在农村很难教育一个孩子。
沈阳沈北新区农民曲坤,刚刚在开发区街边买了房。房价654.38+0.6万元,首付几乎耗光了父母和他两代人的“存款”,还向亲戚借了几万元。
“如果下半年孩子没上小学,我也不会下决心在城里买房。曲昆一家五口还是农村户口,家里还有地,一年收入七八千。他和妻子在开发区一家做制动阀的企业上班,月收入4000元。即使在农村,这样的家庭也不富裕。
“孩子上幼儿园,每个月的学费伙食费就要1000多元,差不多是家庭收入的1/4。下半年在城里上学,每个月至少收入1500。他说,这还不包括临时收的餐费和杂费。村里也有小学。虽然费用比城里低,但是教育质量不值得信任。”老师10多,学生只有20个。老师不及格!但是我没办法。谁会来农村当好老师?能走的都走了。
买了新房后,曲坤一家每个月要还1000的房贷,日子要过得更小心了。“按照现在的收入,上小学没问题,以后的学费还得从长计议。为了减轻高中和大学的学费压力,在孩子1岁的时候,瞿坤被劝说买了一份“鸿运少儿商业分红保险”。从1岁到15岁,一年交了1.7万,高中和大学能还4万。曲昆对这个决定很自豪。”就算没钱,我也会借钱先交保费。我们农民,收入低,炒股理财一窍不通。买这个保险就是逼自己存点钱,不要等孩子需要的时候。
现在曲昆经常带着孩子进城,看看自己盖的楼,看看附近的小学。“我得让他知道,我家供他上学,我有出息,但我没钱了。如果他不学习,不改变家庭,以后还得回来种地!曲昆说。
评论
在农村,由于近年来义务教育免除学费、书本费和补助伙食费的政策,农民家庭的直接教育负担大大减轻。
然而,随着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和教学资源的集中,大量新的家庭教育支出,如交通、吃饭、住宿等。,增加了农村学生的其他办学成本。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学校面临着“生源不足、师资不足”的严重问题,这使得农村学生不得不去城市上学。“提着火盆走山路,提着红芋头进教室”的场景,令人心酸。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教育费用已成为农民最重要的支出,许多家庭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对吉林省白城市当地40户农民的调查显示,2008年,这40户家庭子女人均教育费用为12562.5元,约占家庭总收入的60%,农民子女人均教育费用相当于4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
公务员蔡希元:
女儿大学毕业前,不敢随便花钱。
蔡希元是河南省某地级市的公务员,月收入3600元左右。妻子在事业单位,月收入2000元。“在我们这个地方,和同行相比,我们的收入还算不错。
然而,蔡熙媛要仔细统计家庭开支并不容易。“家里基本没有高消费。我们的女儿刚上三年级,在她大学毕业之前,我们不敢随便花钱。
蔡熙媛每学期要为孩子上当地一所好初中的小班支付4400多元。此外,她几乎每学期都要交500元的书费、考试费和资料费。“饭分三档,6元,8元,10元。我们的孩子正在成长。如果他每天吃一份中档食物,一个月22天,他就能得到176元,接近200元。蔡希元说,这钱还“在”。如果再加上“学费”,一般家庭就不好过了。
“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补课,每周一次,一门课每个月300到450元,你算算,如果孩子功课差一点,五门都得补,你家里得交多少钱?!除此之外,我还在寒暑假补课。400块钱20天,我孩子自己的班主任和班主任都上课。”不去上新的课,就跟不上了。去了就要交钱。父母没有办法说‘不’。
“我之前也查过很多次辅导班,但往往都是一阵风。老师们也很“精”,都是等到补课结束,再闻风而动才收钱。反正父母不敢怪。蔡希元说。
“不过,说实话,我们也能理解老师的做法。第一,在现在的应试教育中,老师给你的孩子补课,是对你孩子的未来负责;而且老师待遇太低。中学老师工资一个月1800左右,还不如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真的不能体现他们的努力。
蔡希源说,以现在的家庭收入,孩子上大学不成问题,但不敢奢望将来能把孩子送到国外。“一年几十万,家里卖房子买得起。回国后如果无所谓,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不值得!蔡西元说,他在县城和农村都有亲戚,高中毕业后干脆让孩子去了中专、技校等“蓝领摇篮”。一是学费低,二是找工作靠谱。”教育负担重,很多家庭根本没有能力让孩子选择自己的生活。蔡希元说。
评论
目前,虽然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但家长还是要面对各种“费用”,比如学费、择校费、赞助费、住宿费等等。“一边免费一边收费的现象比比皆是。国家审计署2009年审计报告显示,2006年至2007年,全国19个城市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违规收取择校费、补课费、赞助费等5.02亿元。
教育支出对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预期影响最大——他们既不能像高收入群体那样“关心”与“分数”挂钩的各种学杂费,也不敢像低收入家庭那样想得那么透彻。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逐年加大教育投入的“好处”就会被抵消,就连扩大消费的中坚力量——中等收入家庭也会陷入“只要家里有个上学娃,就不敢花自己想要的钱”的窘境。
白领孙雪:
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至少要花22万
孙雪和他的妻子都在北京的外企工作,年收入约为30万元。他们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夫妻俩工作忙,孩子上寄宿制小学。
孙雪说,虽然收入还可以,但家里的大开销,除了房贷,还是孩子的教育费用。“跨学区赞助费3万,每年学费伙食费1万多,钢琴费用1.2万多,其他零星费用一两千元。为了让孩子通过英语考试,我们报了一个‘一对一’的强化学习辅导班,每小时收费200元,一年大概2万元。四年级以后要考虑‘初中’的问题,打算给孩子报个奥数辅导班,这就像‘烧钱’,花费很大。
孙雪算了一下,从幼儿园到小学至少要花22万元。
孙雪住在朝阳区,但计划把孩子送到海淀或西城区上学。舍不得让孩子来回跑,也考虑在附近买房或者租房。“学区贵得吓人。有人说在人大附中旁边买1卧室就可以去悉尼买别墅了,房租贵的离谱!孙雪说,高中以后,面临高考的压力,花在辅导班上的钱肯定会增加。如果大学出国留学,费用几十万或者几百万。
“虽然收入不低,但家里还是挺节约的。我从来不买名牌衣服和包包,我们也没有出国度假这种‘高端’消费。为了孩子,能省就省吧。孙雪说。
“我给儿子报英语辅导班的时候,他开玩笑说他是班里最后一个吃课外饭的,现在班里49个孩子全军覆没!孙雪说,孩子们的同学家庭都差不多,父母大多是大学毕业留京的“移民”。他们一路挣扎,生怕孩子“掉队”。尽管如此,大力投资高标准的课外教育还是有点不理智。“但这是大势所趋,没有办法!孙雪说。
评论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多少家长被这句话激励着花钱培养孩子?有多少家庭纠结于应试教育和能力教育的选择?于是,一方面为了应付高考,让孩子进各种辅导班,另一方面又强调孩子能力的培养——钢琴、舞蹈、科技...什么都不能落下;上一个好的幼儿园,然后上一个好的小学,初中,高中,最后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已经成为大多数家长为孩子设计的人生五部曲。从出生到上大学,孩子和父母都疲惫不堪。
这其中,有家长自身的“盲目”,也有无奈的苦衷——如果没有户籍限制,没有各种跨区域择校的“栅栏”,就没有必要送孩子去学奥数,学特长去透支童年的快乐;如果不缺优质的大学资源,又何必为了成绩去“课外补习”呢?
虽然国家早就明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要坚持让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但择校现象在各地一直存在,而且愈演愈烈。有专家指出,在增加教育投入和社会教育总供给能力的同时,政府必须努力改善供给结构,为城乡家庭的“不均衡供给”降低额外的教育成本。
4老板金:
花大钱送孩子出国读大学。
在京创业的金家族资产已超过1000万。我女儿的学龄前阶段正是金创业的初期。夫妻俩忙,把孩子送到私立幼儿园。“一个* * *花了30多万元,效果还不错。
孩子户籍在宣武区,初中和高中在东城和海淀区。选校费,学费和房租,还有口语和托福辅导班,几年下来要好几万。
金说,她正在读高三的女儿已经申请自费出国留学,所以她放弃了参加高考。留学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在5万美元左右,四年大学要花费654.38+0.5万人民币。
“不是负担,我认为这种投资是值得的。金说,他不认同国内的教育体制,尤其是大学教育。”不人性化,题海战术,考试压力,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相比之下,世界顶尖大学虽然收费不低,但教育资源更好,能给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和全球视野,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
金的女儿选择了印第安纳大学的艺术史专业。“孩子有艺术天赋,我给她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她不用担心将来毕业后的收入,也不用像某些困难家庭那样。孩子进入大学,就要考虑将来毕业后能否偿还学费债务。
金说,他的许多朋友都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说白了,我们只是更愿意多花点钱,让孩子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毕竟只有一个孩子,这些事不能马虎。
评论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有近1万学生放弃高考,其中21%在国外留学。与此同时,被称为“美国高考”的SAT在中国的报名人数从2003年的一两百人飙升至今年的1万人。很多家庭宁愿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也不愿把孩子送到国外。
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出国读大学,一方面反映了国外的人更有钱,眼界更开阔,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优质高等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应该明确,高等教育不仅是人才的选拔,更是满足居民个人发展需求的消费。只有加快高等教育产业化,使大学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使大学提供的教育产品更加质优价廉,才能有效满足居民的教育需求,减轻居民的教育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