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兴趣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兴趣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在农村小学,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体育设施不完善,体育器材缺乏。在场地环境和运动器材有限的情况下,让学生得到不一样的健康发展,真的很不容易。如何让体育课变得愉快有趣,是我们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也是每个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恰当合理地安排教材;如何采用多样、丰富、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我们使体育课快乐、有趣的关键。

第一,根据我国南方农村的地方特点,妥善合理地安排教材。

教材搭配合理,趣味性强,能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有利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深刻领会教学大纲的精神实质,把握每一本教材的特点,做到教材的有机合理搭配。然而,一些民间体育游戏融入课堂教学,营造了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使体育课始终充满活力,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没有快乐,学生怎么会喜欢你的体育课?小学生活泼爱玩。体育课,如果每节课都按照书上规定的轨道走,那就没意思了。有时适当加入一些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营造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比如我们县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规定了距离、技巧和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在比赛中得到了各种综合素质的锻炼,既锻炼了技能,又体会到了龙舟比赛的合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比普通比赛更贴近生活,学生也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和锻炼方式,老师的压力也减轻了。再比如我把第一届节前翻筋斗的做法定为我们的奥运比赛。我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在跳动中翻滚前进,钻跨栏,跳绳,比团结协作还快。每场比赛分为三场。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参赛的同学们越跑越起劲,赢得比赛的同学们异常开心!输了比赛的同学也觉得很有意思!整节体育课充满了乐趣,所有参与者的意识都得到了增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总之,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我会进一步分析体育课程中的具体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以多维度的体育形式设计体育课,满足学生对个性的追求,让每一堂课都丰富多彩,让我们农村的小学孩子体验到体育课的快乐。不断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构建体育教学和谐课堂。

第二,重视体育课的每一个环节。

体育课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要精心设计。力求导入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让每一堂课都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1,介绍新颖。首先,要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导入部分,例如,让学生在节奏明快的音乐伴奏下做准备活动,或在音乐的伴奏下跳律动操、街舞,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步入知识大门。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是难学还是好学,是学生感兴趣还是不感兴趣,要让学生开心,就要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让学生在兴趣中练习,在练习中获得兴趣。

3.用竞赛的方法来提高课堂的兴趣。比赛的方式特别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要注意比赛的方式要让各类学生都有机会获胜,否则不擅长这个项目的学生往往会因为失败而失去信心。比如速度素质练习中让学生来回跑,有的学生就不尽力跑或者跑,效果也不理想。

4.将体育游戏带入课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一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后,单一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时候可以多利用体育游戏,把想学的东西融入到游戏中。

5.展示情境,优化课堂环境。我们可以用生活来表现情境,用实物来演示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表演来体验情境,用语言来描述情境,从身边经常能看到、用到的东西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做到区别对待,特别关注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生大多是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之间的差异特别大。有些学生甚至害怕运动。留守儿童相对严重,大多是因为他们缺乏爱和安全感。因此,教师要走进他们,真正关心他们,摸清学生相关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实际,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和身体素质,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以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动力和兴趣。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很大,我们只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项目,或者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项目,自由组织,自主学习和锻炼,教师必须鼓励他们坚持锻炼。

首先,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全班分成几个兴趣小组来练习不同的项目。根据兴趣上课,让学生从小就有特长发展。体育教师以个人特长为重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训练,培养体育骨干。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有经过合理的训练,才能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其次,按性别分组。根据性别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女生可以选择跳绳、玩呼啦圈、羽毛球等教学内容;男生可以选择各种球类、跑步等教学内容。这种教学形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唤醒他们自觉锻炼的意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项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运动能力来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学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和练习方法,尝试解决课堂上的主要问题。

第四,凝聚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改变师生关系。

课堂人际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关系,是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基础。一个人际关系民主和谐的班级群体,必然充满和谐友好的氛围。师生以舒适愉快的心理投入到教与学中,形成积极的体育教学心理氛围。课堂人际关系疏离或敌对,课堂心理气氛必然紧张沉闷,造成体育教学中消极或对抗的心理气氛。教师不应该像监督者一样,而应该真正参与到学生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活动,参与他们的游戏。在游戏中,如果老师一方恰好是消极的一方,他必须输不起。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做赛前规定的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和学生玩得开心。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和意识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学生对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理解和兴趣,让学生在自我追求中借助外力增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趣、通俗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一方面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情感变化,在体育锻炼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在有趣的体育课中快乐地锻炼,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此外,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动力。邓小平同志说过,“只有好老师才能教育出好学生”。因此,要培养长期坚持学习的习惯,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但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不断向同行学习,多听课,多上公开课,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和总结,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了,才能吸引学生对自己的关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体育课,爱上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