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八庙山在哪里?

平昌的八庙山是一个文化旅游景点。

八庙山位于四川省平昌县石垭乡石场镇东南部。依托关子山、阴山向南延伸至板桥河九道拐,与达州市北山乡隔河相望。嵌在西南至点岔河沟的大石头,与庆丰乡佛尔堂隔江相望。西侧与杨雀岭山脚刘家溪沿线青峰乡龙井村陈家边隔。主要由鹤颈、关目岩、砖坟、牛岔崖、团堡梁、姚家坝、来凤坝(原名下房坝)、岗家坡、羊雀岭、罗乐坝(指罗乐洞坝)等组成,绵延十余里。它占据了本乡巴罗村的全部面积和来凤村的部分面积,而且地形相对阴阳山来说比较平缓,陡峭的悬崖相对较少,山顶相对较少,不像阴阳山那样沟壑纵横,曲折幽深,怪石堆积。但它的美丽境界不亚于阴阳山。

八庙山两侧有比较平坦的大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主要的村民聚居地,如向阳村的姚家坝、罗乐村的罗乐坝、来凤村的下房坝(旧称)。整个山顶没有像阴阳山那样贯穿山野的大道,但在一些山头之间有几条穿越山道,方便山两边的人来往。

上世纪70年代末,来凤村和向阳村合修了一条机耕路,与石崖场相连,羊雀岭南支到达村里的各家各户。2007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当地党员、干部和村民自筹部分资金,将原有道路改建为农村水泥路。关于八庙山名字的由来,民间有三种说法:一是八庙山周围,附近曾经有八座寺庙(不包括八庙山,即山的寺庙,被中心群所包围)。因为在过去的风水理论中,中间是指宫廷,四方是指乡村,取四野之意为宫廷。)。已知寺庙五座,分别是三清寺、梓潼寺、龙通寺、二郎寺、观音寺(均在石崖)。另外三个未知。87岁的李老人说,北山有两个,清丰有一个。他的名字不清楚,需要核实。这种说法似乎有道理。

第二,八庙山是当地人的误称。它的真名叫八面山,名字来源于八面山,源于向阳村。所以叫八面山。不过周围确实有很多寺庙。在过去,寺庙是汤潮国的象征,数字“8”象征着吉祥、繁荣和昌盛。所以人们一直习惯称之为“八庙山”。

第三种说法是:传说“八仙”聚集在草坝梁上的牛叉顶,被四面八方的美景迷住了。他们原本计划只在这里呆一天,但后来决定在这里呆八天。每个人都应该在八天内围绕这座山建造一座寺庙,以保护这座美丽的山。最后,他们完成了计划。后人为了怀念八仙修建的八座寺庙,就把这座山命名为八庙山。无论哪种说法正确与否,都为这座神奇的大山增添了神秘色彩。八庙山区向阳村、来凤村、巴罗村等地至今仍有大量古墓,其碑文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希望相关文物、文化部门重视,加强保护。

民国21军军事史上有这样的记载:左兵团于3月15日开始进攻。范绍增率领樊南宣旅占领王家岭后,继续进攻袁家坪和金华寺。辽旅受到高关子和村的攻击,被土地亚挡住了。孟浩然的大队侵入八庙山后,遭到关子山和阴阳寨红军的顽强抵抗,至今没有进展。另一段写道:3月19日,范绍增下令全面进攻。范、廖、孟同时当面全部侵入红军阵地。从子到游,-20个小时后,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亡,但毫无进展。但左翼周旅刘团抄在半庙场、红岭台(今红云台)后面,陈团也突破白口攻击红岭台。红军从下老观庙(今云台)增加约3000至4000人,从两翼激战至中午,追敌撤退,红军乘势追击,后来红军主动撤退。这一次,范军伤亡500多人,200多支枪被红军夺走。晚上,它从红岭台山脚下原来的位置撤回。当夜,红军分四个方向向周、孟旅前方的李家山、卧牛山、卫城村、八庙山阵地发起进攻,取得若干突破。、罗上前线督战,红军拂晓撤退。4月3日,范绍增师范大学公布了罪犯的名字,有三架飞机支持他。他们日夜不停地进攻。5日,根据飞机侦察报告,红军的辎重向后移动,有撤退。范绍增立即派出十个团的主力全线出击。4月6日,右翼范旅占领泥龙场,继续向陆堡推进。辽旅占领石龙场,继续向邱家堡推进。孟旅占领石崖场,继续向中嘴梁推进。周旅占领红岭台,继续向河推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汇编》(附卷)中也有相关记载:辽旅占领北山场、高关子、银赫村、龙泰寺后,开始在新线筑阵进攻。孟旅的曾团山李家坝,攻打庙子岗、大龙山红军阵地,激战一天,进了石庙坝;第二天,在禾祥井(今坛子山前)、大寨梁(今大寨)与红军激战五小时,红军退守千口岩(今关目岩)。第二天拂晓,大军侵入嵌岩,红军退守王家岭。廖吕饶、叶攻打北山场,从天亮到中午到达山坝,后逐渐逼近红军主阵地。红军等待敌人逼近。敌人逼近,就从两翼包抄,以主力攻击正面。军队战败,伤亡约五六百人,仍退回原地。于是军队再次改变了进攻计划。一是周旅从左侧夜间拿下北山场左侧的王家场,吸引红军参战,分散红军在北山场的兵力。随后范筑忠和廖旅从右侧向北山场红军主力阵地发起攻击。周旅攻占王家场时,北山场红军增援,部队竭力拖住红军。廖、范按计划行动,再次进攻三官石、韩坡岭、林家寨、点兵山时,遭到红军强烈反击。经过激烈的战斗,红军在黄昏时分回到了原来的位置,部队在红军阵地前方一两百米处匆忙搭建了一个临时阵地。第二天,命令廖、范两个旅各带一个团坚守既定阵地,其余四个团和每组两个进攻部队各自选择路线,共同进攻。进攻从早上7点开始,红军顽强抵抗,不时反攻。部队虽已逼近红军前方,但被红军的火力和布设的辅助防御物阻挡,无法进入。范绍增一看,接着用上了“法宝”;“神兵”在前,敢死队在后,其余部队紧随其后,向前冲。只允许他们前进,不允许他们后退。范、副师长罗分头指挥,夹击北山场。辽旅先从右翼楔入纵深阵地,后占领北山场、高关子、龙泰寺,伤亡千余人。红军撤退到土迪亚和石龙场。周游也是从江陵溪沿三溪口和青龙场之间的巴河进出。次日,孟旅攻王家岭、金华寺。到了王家岭,于浩然以为北山场红军主力已被击退,王家岭和金花寺很容易攻下陆上堡垒,切断红军后方。如果左与辽旅联系,共同在土地堡、邱家堡形成对红军的围攻,进而击破红军,可以直奔通江讨赏。因为连他的徐都抟离了地面。红军在金花庙击败孟旅后,乘胜追击,转而向高官子和寨辽旅进攻。深夜0时,红军向辽旅饶团当面发起猛烈进攻。他们中的一个从前面楔入,另一个被右后方包围,开始了与敌人的肉搏战。此时,范绍增在北山场,看到形势不妙。他一方面让辽旅严守主阵地,不能撤退。另一方面,他派出总预备队,包括师部直属的手枪一营、冲锋枪和范旅的团,去跑增援。黎明时分,一部分红军已在饶团阵地茂林发起猛攻,辽旅预备队廖团也投入战斗。次日凌晨3时至1时,红军达到了打击敌人的目的,但在掩护下逐渐撤退。廖大队的伤亡* * *高达一千多人。这表明,在20世纪30年代,张、许、许、李先念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这片血雨腥风的沃土上,与国民党反动军阀和地方民兵组织进行了殊死搏斗。

据87岁的李老人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在八庙山鹤颈(坛子山)战斗过的龚老红军,曾来石崖公社重温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两人促膝长谈。据已去世的赵启贵老人介绍,红军高级将领张、许曾多次到八庙山视察军情。当地人文众多,一直有“八庙是太阳之柱”的说法。在现代,有许多当地人更有声望,以下是一些例子:

孙坚三世:罗乐村人,昔日俊秀书生,私塾老教师,辛亥革命义士孙宏贞的启蒙老师。

孙,来凤村人,出生(已故)为西藏林芝地区原财政局长,委托西藏米林县书记。他正派、诚实、干净。为西藏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孙嘉欣:来凤村,一个解放军部队-。兢兢业业,勤俭节约,为国为民,献身军队和国防。

赵建成:向阳村人,私塾老先生,德高望重,远近闻名。

杨昌义:巴罗村人,铁路工人,上世纪70年代长期帮助非洲坦桑尼亚修建铁路。他因工作生病,把青春献给了友好的坦桑尼亚人民。他去年去世了。(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李果:向阳村人,毕业于西南外国语大学,长期在国外从事翻译工作。

孙国模:来凤村人,老支书,为来凤村的水利交通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赵兴三:向阳村人,已去世多年,石垭乡较早出党员,为村里农田水利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八庙山区文物:

八庙山寺:位于八庙山团宝梁上,由三间木瓦房组成,房内塑有各种菩萨。

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这座庙里曾经长期住着一个名叫“季翔”的和尚。80多岁的时候,他坚持每天吃素,念经,走路像飞一样。文革中,四大老建筑被毁,寺庙、山寺被毁,好几天,他泪流满面,不肯接受安置。之后我就去了那边,下落不明。

重石梁观音寺:重石梁位于来凤村和巴罗村交界处的羊鹊岭山脚下的公路上,因两块石头奇特的重叠而得名。旁边有观音寺,有碑文。旧观音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在新庙是当地人自己出资修的,规模比老庙小很多。现存的菩萨很多,形象各异,栩栩如生,值得一看。

来凤村观音寺:文革时被毁,现在还留有一些遗迹。

八庙山区古墓葬:八庙山区有大量的古墓葬,分散在各个村落,就不一一列举了。

奇怪的风景:

九道拐-点岔河谷嵌岩:位于北山来凤村与青峰山交界处附近的八庙山脚下,千百年来自然形成,嵌岩奇宽。以前附近很多人都在这里挂牛,路人也经常在这里躲避风雨和烈日。

草坝梁——牛叉崖:牛叉崖因传说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火焰山时,与牛为夺芭蕉扇而战,追打逃往西南的牛而得名。在草坝梁又打了一仗,悟空打掉了牛王默的一只角,它掉在地上,变成了一个像角一样的小山。在这里的山顶上,你可以看到附近的三条沟和远处的四座山的美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