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训练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阅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不应代替学生的阅读。要让学生在活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受和思考,受到情感的感染,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愉悦。我们应该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阅读文章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通过阅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自己的‘语文行为和心理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结合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对学生进行严格扎实的语言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阅读教学要重视阅读训练,把朗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朗读就是用普通话清楚、响亮、有感情地朗读书面语,把文字的视觉形象变成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门口语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声调,把无声的书面语变成活的口语。朗读是一种熏陶和熏陶。读一篇好文章,会让人心情轻松,情绪饱满,如饮甘露,清新大方,给人无穷的力量。大声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逐渐加深。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在把无声的书面语变成生动的口语的过程中,它运用了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单词和句子,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一本书读一百遍,其意不言而喻”的道理。特别是在少年儿童时期,从朗读中获得的宝贵经验教训,对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信念、激发进取精神、激发奋斗意志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朗读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好的阅读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收获、感悟,课堂上必须有清晰的阅读声音。但是很多课堂上,很少出现朗读声和情绪化的朗读,很多学生的朗读水平真的让人不敢恭维。或张口结舌,如断珠;或者声音小,没有节奏感,话语破碎。这些普遍现象可以归结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学习语文“读”牵一发而动全身,朗读对学好语文意义重大。

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知识体系,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知识传授-训练强化-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不重视阅读教学,更不重视阅读训练。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阅读为导向的教学实践上来。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和每个环节进行阅读训练?下面,我想谈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

首先,教师应该为阅读备课。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阅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堂语文课任务完成情况的标准。”但是由于经验和方法的缺乏,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学生不符合要求时,有的老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注重阅读感受”的要求,就让学生再读一遍。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备课时,教师要把“读”作为重点目标,以“读”为中心。比如一篇课文读多少遍,每次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要达到什么目的,重点读哪几段,如何引导学生朗读等等。教初级教师备课的时候,还要准备范文,比如读哪几段,怎么读,为什么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保证阅读时间

教师可以根据年级、学习情况和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阅读时间,并自我监控成绩。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要求使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读音准确,不读断句,尤其是自学阅读。要全班读完,读好,切不可只是做个读书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撤退。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表达性阅读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感受、去品味、去品味,切不可没准备好就贸然上阵;要给读后感留出时间,通过点评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挤在哪里?精心设计问题,让位于繁琐的“说、问、答”;让位于华而不实的无效小组讨论。

三,教师的模范阅读指导

语言是作者表达感情的媒介,语言所包含的情感和内涵往往是可以理解却难以表达的,所以需要通过朗读来理解。但是,小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情感体验等。,确定自己很迷茫,对很多课文的情感理解和认识有障碍,所以有时候一篇课文已经讲完了,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宇易老师曾经说过:“老师对课文理解有多深,学生对课文理解就会有多深。”教师示范阅读是指教师以最简单、最直观、最生动的形式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启发和感染学生。如果教师能在范文阅读中“带着情感去读”,学生就会“带着兴趣去感受”、“带着兴趣去读”、“带着思想去读”。因此,范文阅读是文本理解的重要导航。《丁香花》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热爱和崇敬。在模特学习的时候,眉毛舒展,总是带着甜甜的笑容。这时,我观察到孩子们的小脸上也露出了舒服的笑容。当我读到最后一句“让花儿飘进你的梦里,一定是甜蜜芬芳的”时,我提高了声调,头不经意间随着节奏摇了摇,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眼睛也在笑。我的感受很快被学生们感受到了。当孩子们拿起课本大声朗读的时候,他们的眼里闪现出笑容,他们的脸上浮现出崇敬。总之,老师范的语感要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老师的阅读技巧要让学生感受和学习。教师要通过范文阅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爱上现场”,与作者产生情感联系。这样,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更好地阅读课文。教师富有表现力的示范朗读,不仅能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生动的有声语言,将教师和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歌唱,使他们具有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一起歌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的调动,对作品的理解也会更加具体和深入。

第四,注重朗读,在阅读中渗透,感受情感。

美学家王朝文说:“读者的高明之处,不仅仅在于清晰、流畅、愉悦的语气和语调,还在于他进入文学作品所规定的情境,即他自己的经验所形成的入神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带着情感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淡化对技巧的要求。如果说正确流利的阅读来自于实践,那么带着感情的阅读则来自于启蒙。在必要的“压力”停顿、“速度”和“高低”阅读技巧引导的地方,“感伤”阅读注重学生的自我思考、启迪和品味。

比如老师在教如果的时候,学生不理解“让小鸟待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哭了”这句话里的“苦”字。老师没有抽象的定义,而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句反复阅读,仔细欣赏。于是,学生们突然明白,这里的“苦”不是指嘴里的苦味,而是指等待的“很苦”、“很难”。通过仔细阅读,学生对“苦”字的重叠使用也有所了解,所以用了这么多“很”。同时,在反复阅读“艰难”二字的过程中,学生的同情心产生了,在情感态度上受到了教育的影响,这就是成功的阅读理解。

要使学生通过朗读获得有效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时,只有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与作者和文中的主角产生强烈的* * *声,形成“心理一体”,他们的阅读才能真正到位,感受才能更加深刻。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首先教师要“有情感”,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善于通过自己丰富多样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辐射”给每一个学生。如果教师无动于衷或无病呻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除了运用情态语言等“煽情”,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讲述激情故事、设置悬念、安排表演。)为了让学生尽快入境。

调动情感参与的关键是学生的角色转换。即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文中描写的主角或对象去感受事物,体会情感,体验生活。比如老师教荷叶圆圆一节课,她就打扮成荷叶姐姐(胸前一片纸板做的大绿荷叶)。她启发学生说:“老师是荷叶姐姐,那你是什么?”同学们纷纷回答:“我是小水滴”、“我是小蜻蜓”、“我是小青蛙”。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读水滴的“躺”,蜻蜓的“站”,青蛙的“蹲”,读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躺(站,蹲)在荷叶上的感受和感受。学生一个个完全进入了童话世界,让阅读自然到位,理解加深,情感升华。

第五,避免单一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形式应该多样化。榜样阅读、引导阅读、随意阅读、随机阅读、角色阅读、同时阅读要交替进行,让学生有新鲜感。在低年级的阅读训练中,宜多使用榜样阅读和引导阅读。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识字初期还没有形成汉字音、形、义之间牢固统一的联系。朗读时,往往表现为逐字朗读。或者用手指一个一个的读,所以读多音字往往会人为的分开,很难把字组合成连贯的句子来一口气读完,所以读起来往往会破坏正常的语调格式。结果,我不能很好地理解这篇课文。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清除单词的障碍,还可以帮助学生将单词组合成连贯的句子进行阅读,从而正确理解课文。当然,个别差生也要教读书。读课文前要进行散读。一个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在阅读之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加快或放慢阅读速度,方便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抽读应在学生说话和阅读时进行。抽读就是让学生个别阅读,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对症下药,及时纠正。但是,读书的时候,一定不能只抽几个“读书常委”。这既不利于提高全班的阅读水平,也不利于教师正确认识形势。分角色阅读和一起阅读要在读完课文后进行。学生读完课文后,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学生在不同角色阅读时容易进入角色,阅读质量高,从而更好地帮助差生正确理解课文。一起读的时候,学生不会因为跟不上而弹“二和声”。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尽相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在训练方法上,无论小学哪个年级,都要突出阅读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阅读指导可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训练语感,就能掌握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和加强阅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