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和满足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什么应该尊重差异?为什么一定要学会尊重差异?个体身心发展存在个体差异。首先展现了男女的性别差异,其次展现了身心的方方面面。有的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的是心理特征表达方式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并重视个体差异的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有七种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和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和人际智能。平时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帮助孩子发现和探索自我,探索自己的成功之路。在当前的大教育环境下,面临着沉重的学业负担;太难的知识下移;在严峻的升学压力下,引导小学生学会积极看待自己的成绩和付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校老师的评价方式,家庭对成绩的态度,同伴的关注,都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老师和家长不能积极鼓励和帮助孩子面对现状,可能会给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多负面的障碍。有时候小学生会因为考试没考好,害怕父母批评责骂,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以保护小学生的自尊、自信和尊重其努力过程为基准,充分尊重个体发展的客观事实,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同时加强师生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中勇敢面对挑战、克服困难,以提高学习主动性为教育目的。
尊重和信任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青春期是人生急剧变化的时期。青少年由于准备不足,往往会对突然的身心变化感到恐慌。心理学家将青春期称为“危机期”或“心理断奶期”,是指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在心理上摆脱对成年人的信任,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青春期的总体阶段性特征。这些个体的变化也改变了青少年与外界的关系,包括与成年人的关系。他不再甘于做被动的适应者、跟随者、模仿者和执行者,而是努力成为生活中的主动探索者、发现者和选择者。这是人生从单纯探索外在生动世界到关注内在精神世界变化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教育教学活动能够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按照身心发展规律为个体发展提供各种积极的发展机会,能够帮助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克服自身影响成长的消极缺点,在成人世界的尊重和信任中呼唤儿童自我反思、自我改变的主动心理, 学会坦然接受自己的现状,学会“遇贤思齐”,虚心学习别人好的方面,让自己成为内心强大、谦虚的新时代。 但目前很多老师和家长总是不信任小学生,担心他们在活动中耽误学习;担心做不好,代替,小学生失去学习机会和进步机会。因此,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值得我们尊重和信任。只要用爱滋养他们,他们就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