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课件[三]
交城山的教学目标;
1.学唱山西民歌《交城山》。你可以用文字表达你对这两种不同风格的民谣的感受,学会用do、re、mi、sol、la五个音哼唱成短歌。
2.我可以用文字表达我对这两种不同风格的民谣的感受,学会用do、re、mi、sol、la五个音哼唱成短歌。
3.熟悉音乐的旋律和结构特点,尝试通过看图谱来学习竹竿舞的基本舞步。
4.感受竹竿舞的舞蹈风格,体验竹竿舞的乐趣。
教学准备:电子琴、竹、鼓、竹舞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流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表演*,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大胆尝试,积极参与到表演中来,尽量表现得与众不同。
授课时间:两个小时。
教学过程:
第一类
第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静下心来。
二,新课程教学
(1)进口
1,老师介绍歌曲。交城山是一首山西民歌,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说说你以前听过的民谣吧。
3.听《交城山》这首歌。
(2)学会唱歌。
1,老教师唱歌,边唱边做一些基本动作。
2.用钢琴模型唱旋律。
3.学习歌词。
4.跟着钢琴唱歌词。
(3)歌曲表演。
1,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动作。
2.老师带领学生表演。
第三,陪歌。
1,选几种方式陪歌。
2.分组工作,看看哪一组学生最有创造力。
3.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演出的机会。
4.鼓励创新。老师教的动作和表情只能作为参考。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情境。
5.活动评估
老师不仅要看学生唱的歌是否流畅,还要关注孩子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
第二节课
首先,引入情境表演。
1,看表演。
问:你知道这种舞蹈叫什么吗?他们用什么跳舞?你想学竹竿舞吗?
2.听音乐。
问题:我们先来听一下竹竿舞的音乐,音乐中有哪些乐器?
音乐中隐藏着许多唢呐声。如果你发现唢呐的声音,请演奏唢呐。
第二,学竹竿舞。
1.看图集,学唢呐动作。问题:你能理解吗?你能告诉我这张地图是什么意思吗?请过来学习。
2.看图集,在贴在地上的静态平行线上练习。
3、老师打鼓,听鼓的节奏,在静态平行线上练习。刚才小朋友学的很好,现在老师会让小朋友听老师的鼓跳。
4.学生听音乐,在静态平行线上练习。
第三,看整体学习。
1,学习铃鼓动作。
刚才小朋友说听到唢呐的声音。我们用脚的动作配合,听到了铃鼓的声音。铃鼓的声音能做什么?
给我们看地图集,铃鼓的声音,我们可以拍手。
2、老师打鼓,学生听鼓在静态平行线上的节奏练习者:现在我们要看图集,听老师打鼓,一起做唢呐和铃鼓的动作。
3.听音乐,在一条静止的平行线上练习。老师:这次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舞吧。
4.在固定的竹竿上练习
老师:孩子们学得很好。刚才我们在一根像竹竿一样的线上跳了一段竹竿舞。你想在真的竹竿上试试吗?
5.老师在移动的竹竿上打鼓练习。老师:小朋友刚看到的竹竿是什么样的?你想挑战打竹竿上的竹舞吗?
6.听音乐,跳竹竿。老师: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舞吧。
第四,集体表现
邀请嘉宾和老师参加。今天来了这么多客座老师,让我们请他们和我们一起跳舞吧。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的延伸。
事实上,我们今天只演奏了一种竹竿舞。下次让我们玩其他的舞蹈,好吗?
“切割窗花”的教学目标;
1.通过听《窗花舞》,感受音乐表达的新年温暖气氛,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
2.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用X和X创造节奏,能够背诵自己熟悉的关于新年的歌曲。
4、学唱歌曲《小毛驴》能背诵歌曲,并在旋律中运用手号加深音乐方向、上升、谐音重复的特点。
5.能够识别长笛和低音提琴的音色,从音乐中感受动物的可爱形象并进行想象和创造模仿。
教学重点:
学生可以在歌曲中发现音乐上行、谐音重复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掌握歌曲中八分音符的节奏。
教学准备:录音机、头饰、打击乐器
授课时间:两个小时。
教学过程:
第一类
首先,开头部分。
1,听音乐,站起来,打个招呼,坐下。
2.复习开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第二,基础部分。
1,简介。
2.听听《窗花舞》。
(1)完整地听音乐,让学生用手指滑动课本上的图谱。
提示:你认为音乐描绘了什么?
(2)再听一遍音乐,在桌子上随着音乐做手势表演。
第三,欣赏“窗花舞”。
1,老师直接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欣赏歌曲《窗舞》,用手拍腿的方式提醒他安静地听音乐的ab段。
2.带着问题听ab段。
你认为音乐是关于什么的?
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打击乐器?听完后请举手表达你的观点。(三角、铃鼓等。)
3.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欣赏,举手回答:跳舞,贴窗花
4.学生们完全听完了“窗花舞”。大家剪窗花,剪辑窗花,贴窗花。
第二节课
第一,进口。
1.老师以“森林音乐会”为主题,串联所有班级。
老师:“用一张图来介绍一个音乐故事的开头。”
学生听,说,思考。
用拟人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各种动物的声音来练习发声。
老师展示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模仿它们的声音,用练习曲练习发声。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轻轻模仿声音,保持笑脸发声。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O、MI、U等元音,在大自然中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第二,节奏歌词练习。
1,老师继续展示小动物,唱歌。听完后,老师用打击乐器念歌词。
2.学习打击乐器的节奏训练,为歌词伴奏。
3.学生要熟悉歌词,感受幽默特色,掌握打击乐器的节奏。
第三,歌曲的旋律。
1,老师再放一遍歌,用手号唱谱。
2.学生学习用手数唱两遍音乐,熟悉旋律。
3、熟悉歌曲的旋律
第四,完整的唱法。
1,学生在伴奏下唱歌,老师用钢琴伴奏。
2.学生们唱歌曲,背单词。
3.学歌曲。
4.巩固练习。
5.综合体验。
分组分角色唱,用打击乐器伴奏,唱成驴,分几组练习。
6.学生可以自由展示他们的才华。
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走进快乐的音乐,学会歌曲。
第五,课堂总结。
快乐的音乐会,老师总结,以《玩具进行曲》结束了这节课,整齐的听着音乐走出教室。同学们都很积极,一直在快乐的音乐中学习到最后。让学生有自由愉快的活动,达到新课程的目的,进入音乐世界,享受教学方法。
蒙古族小夜曲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弹奏弦铃、三角、蛙鼓、舞板,能分辨它们的音色并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能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制作与本课四种打击乐器相似的简单节奏乐器。
3、能学会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能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够在制作或演奏打击乐器中体验探索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认识四种打击乐器,听音色。
教学难点:
用歌唱和打击乐器参与歌曲的表演。
教学准备:
蒙古小夜曲音乐片段,打击乐舞蹈板,弦铃,蛙鼓,三角铁。教学时数: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类
第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将首先带孩子们去蒙古大草原,了解那里人们的生活。听,太阳快下山了,牧羊女敲着竹签叫小羊快点回家。小羊跟着妈妈跑过来,一路带着铃铛。天渐渐黑了,星星亮起来了,小青蛙唱起了歌。别害怕,小羊。牧羊姑娘为你点亮了一盏灯。
老师:这首歌好听吗?
生:听起来不错。
老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做小音乐家,用刚才老师手里的这些乐器,创作了这首歌14。
伴着歌曲,好吗?
第二,引导和掌握。
(1)认识四种打击乐器。
谁知道老师手里的这些打击乐器?
1,敲门听。
请几个同学上台演奏这个乐器,让他们按照节奏来演奏。其他同学要仔细听音色。
2.想一想,做一做。
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些打击乐器的声音?家里可以试着做,敲门。
(2)学会唱歌曲《蒙古小夜曲》
1,听赏。
2.学习乐谱。
老师一句一句地唱。
学生和秦一起唱全曲。
3.学习歌词。
老师一句一句地唱。
所有的学生一起唱歌。
C.无伴奏演唱。
d,跟我一起唱整首歌。(第二次唱伴奏带)
(3)为歌曲伴奏。
1,片语配歌。按照书上的要求伴奏,伴奏的孩子会作为小乐手上台,带领其他孩子用相应的打击乐器伴奏。
2,有小音乐人陪伴。
邀请8名同学做小乐手,完整伴奏整首歌,其他同学演唱。
第三,结束课程。
孩子们喜欢这首歌吗?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2.读歌词。
3.通过听和唱整首歌来学习歌曲。
4.跟老师学唱歌。
5.“接龙”唱歌。
6.感受一下。晚上观看优美的场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意境。
7.表情。学生自由地谈论月亮,他或她心中的月亮。
8.指导学生作曲和表演歌曲。带着感情表演一首歌或者创造一个情境表演。分组展示。指导学生进行评估。
第四,题目的总结。
老师总结了学生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