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先学后教的思考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的“一字一句”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势必形成学生难学,老师难教的困境。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有效完成。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实践了“先学后教,课内训练”的教学模式,现将实践经验分享给各位老师。

“先学后教”就是先学后教。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落在学生身上。老师授课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问题就教。如果没有问题,就不要教了。让学生先学习,通过学生的学习发现问题,再通过老师的指导解决问题。教师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其实很多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是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的。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解决。这是老师的职业。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双客体”的氛围,充满活力;避免“填鸭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上,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空缺,给予有效的指导,节省时间;充分发挥了课堂民主,避免了“一言堂”“满堂”现象,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养成了自学的习惯,终身受益。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发现我的课堂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加强:

1,以学为主,以学为教。“先学后教”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按时间顺序规定了学、教、练:学是教的基础和前提,教是学的发展和深化,练是学的巩固和提高。在学、教、训的关系中,学是主轴,教和训都围绕着学。该过程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

2、从重视知识传授到思维品质的培养。“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重视思维品质的训练。学生可以通过独立阅读和独立思考,充分想象和联想图像,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使阅读更加准确和深入,具有探索能力。

3.从繁重的课后练习到课前预习和课堂反馈。素质教育提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广泛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先学后教”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堂反馈,能够真实地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准确地纠正,让学生在不断的预习和批改中真正形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

有收获的同时,也有一些困惑:教学节奏慢,课堂效率不高;教师对教材和教学机智的要求越来越高;问题的设置有时不合理;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等等。

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要实施“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教师除了课后认真备课,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存外,注重40分钟课堂训练的速度、质量和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明确课堂上每个环节的时间,并抓好落实。深度知识是由重到慢、精进、凝练;简单的知识轻便快捷,足矣;要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有重点、张驰组合、跌宕起伏的交响乐,让学生始终处于紧张和兴奋的状态,筛选信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

2、深入研究教材,备课。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充分利用教科书,实施创造性教学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编写教材,教师要:(1)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析教学要点,确定教学难点;(2)对于教材中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知道需要哪些知识做铺垫,这些知识会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什么基础;(3)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保证学生的技能在练习中得到提高;(4)能够准确、熟练地操作教材中设计的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5)除了课本上设计的操作方法,教师还应该清楚还有哪些操作方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只有在备课上下功夫,学习目标才能更加明确,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高效课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3、选择练习点,锤锤有声。要精心选择训练点,每次训练都有重点,锤打锤响。。

4.注意提问的难度和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语文课,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预习任务,看谁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看谁记得文章内容快,等等。学生解决所有问题,老师对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简而言之,老师正不失时机地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成功。同时也是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里的问题设置是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和分析,而不是限制他们的思维。因此,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独立、自由、大胆地思考、讨论或探索,从而拓宽思维。

5.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鼓励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理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还能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发展到能够独立讨论和提出问题。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思维激发训练和训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被封存的才华,释放被禁锢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坚持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