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口头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以阅读为主线,积累语言和文字。

多读多积累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1.好好读课文,感受语言,培养语感。

默读是理解单词、熟悉句子、感知内容的好方法,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作者的思想。有声有情的朗读是吸收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感情的有效途径。背诵是积累大量语言材料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多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积累语言。利用小学生的好记性,用优秀的诗词散文装点他们的小脑袋,为他们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铺平道路。

2.多读课外书,扩大阅读量。

我给学生推荐了课外阅读清单,每天布置30分钟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每天下午入学后养成阅读的习惯。在每周的阅读课上,让学生简单交流最近读过的书,肯定好书,让学生学会选择好书阅读。每周让学生选择感触最深的阅读材料或文章来完成一张“阅读卡”,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能督促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阅读能力。

3.多积累,形成习惯

“熟读唐诗三百首,就算不会写也能背出来。”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才能放心、自如地使用语言和文字。除了让学生记住文中好的单词和句子,我还要求学生用圈符号在好的单词和句子下面划线并背诵。一些精彩的段落、著名的写作思路、典型的写作结构等语言材料都是通过阅读积累逐渐记忆和储存的。随着词汇量的丰富,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对学生的说和写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二,以说话为核心,处理语言文字

在教学中,口语交际和复述课文内容的练习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也可以帮助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丰富和规范自己的语言,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鹿与狼的故事》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查阅参考书的基础上,理解“青松”、“奄奄一息”、“挥之不去”、“面目全非”、“罪魁祸首”等词语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想象说话,再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把这些词语在一段话中所描述的内在联系联系起来。语言训练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学生学习单词的使用,复述课文可以激活学生储存的语言材料转化为语言能力。

第三,以实践为平台,运用语言和文字。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读、说、写。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内化练习包括:学习单词造句的练习、将单词连成段落的练习、将段落组合成文章的练习、篇章结构的练习等等。因此,要以实践为基础平台,把课文的学习与口头表达和书面交际训练结合起来,突出语言文字的积累、理解、内化和运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由口头表达转化为书面语言,比如写一个演讲提纲,从课文中抄好单词和句子;二是通过想象来填充文章的一些内容;三是模仿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实用语言和写作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

1.句型模仿训练

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句子。在我们引导学生欣赏和体验之后,我们应该抓住典型的句子,进行句子训练。比如《山中访友》一课第四段有一组排比:“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拿出一面镜子,你想让我梳洗一下吗?你好,潺潺的小溪!你是要我在你背诗的时候和你一起唱吗?”让学生抄写这句话,表达他们对自然的亲近。

2.引导想象练习写作

比如读完《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设计这种想象来练习写作:作者在异国他乡经常做梦,他会梦见什么?请描述一下他的梦。比如《我的叔叔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可以设计练习写作: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子,然后请描述一下司机的“饱经风霜的脸”。

3.抓住特色文本,进行写作训练。

有些课文段落以其结构表达和选材为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写作训练。比如《索溪语中的野》这一课的结构特点,无论是章还是段,都是先笼统地写,然后再分。在指导学生感受这种写作方法后,我让他们模仿课文的“总分”结构,在水东以“多”为题进行课堂写作练习。学生抓住马站里的“人多”、“车多”、“摊多”、“店多”、“厂多”来写,把“一般要点”的写作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教师应将课文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实施课文的语言训练。

总之,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形成语文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