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恒山风景的文章。
恒山,古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闻名中外。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曾被称为常山、恒宗、袁岳、子曰。它位于浑源以南10公里处,距大同62公里。恒山,又名“太恒山”,又名“袁岳山、紫岳山、大茅山”,因避讳中国皇帝刘恒,汉代曾改名为“长山”。据《尚书》记载,舜帝北巡时,曾尧祭北岳,立北岳为万山祖师;后来大禹治水时记载“河北属恒山”;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有宋真宗立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尊北岳为神。可见北岳恒山历史悠久,恒山山脉发源于阴山,跨越长城之外,东连太行山,西跨雁门,南临三晋,北临戴云,东西绵延500里(今山西宁武、朔州、代县境内)恒山,古称108峰,东西绵延150公里,横跨山西、河北两省。西临雁门关,东临太行山,南接三晋,北接郁南、岱州,辽阔荒凉,巍峨雄伟。天凤岭和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东、西峰。两峰相望,悬崖上绿化带分明,如画。郭老岭、姑嫂岩、费石窟、袁环洞、虎峰口、大子湾,五彩缤纷。吊根松、紫芝雨、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苦甜井在衡山半山腰,两口井相隔一米,但水质完全不同。一口井的水又甜又凉,叫甜;另一口井又苦又难吃。甜井有几尺深,却能万人饮。唐代唐玄宗李隆基曾题匾“龙泉观”。道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是险要之地,是长城高原通往冀中平原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峰天峰岭位于浑源南部,海拔2016.8米。被称为“北方人天之柱”、“天下第一名山”、“天下第二山”。恒山作为道教活动的场所历史悠久。相传,中国古代道教八仙之一的张隐居在恒山。恒山主峰,位于浑源南部,海拔2016.1米,为五岳之第二高。恒山因道教而闻名。据《云七签》卷二十七记载,为道教三十六小穴之第五穴。汉代茅山道创始人茅颖曾上山隐居数年。八仙人张果曾在此行医。古代有18个景点,今天有潮店、会仙桥、九天宫等10多个地方。古往今来,它以奇特的风险吸引着游客。相传,四千年前,舜帝游历四方,来到恒山。他见山势险峻,群峰奇立,便将恒山命名为北岳。秦始皇时,世界名山12座,恒山被誉为天下第二山。历史上,秦煌、汉武、唐宗、宋祖都曾来衡山祭奠。历代皇帝之后,几乎所有的使臣都被派往恒山朝圣。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历代名人、学士,西汉初年也曾来过衡山度假村,衡山有庙。目前,费石窟的主庙是一座建于北魏,唐、金、元时期重建的古建筑。明清时期,恒山上曾大规模居住着寺庙。人们称之为“三庙、四祠、九亭、七宫、八洞、十二殿”。可惜后来毁了,没剩多少了。恒山以风景优美著称,一直说恒山有18风景。阿明时期的旅行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记录了他在恒山的经历。古人由此赞美恒山,说“险峰过雁来秋,万里黄沙散夕阳。”边塞,古城峰烟。恒山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代国住在恒山上。战国时期,燕和赵站在恒山上。汉朝时,匈奴利用衡山来争天下。东晋时,慕容住在衡山。北魏时,拓跋家以恒山分天下;张松衡山守天下;黄金靠衡山,鞭挞天下;元朝灭天下,清朝统一天下,也是依靠以恒山为主体的长城沿线的天然屏障。很多皇帝和名将都在这里战斗过,是恒山五岳中最骄傲的一座。许多古战场遗迹如古道、城堡和烽火台都被保留了下来。气势磅礴,风景如画。整个恒山好像都是从西南冲向东北。海拔2000多米的山脉比肩而立,重叠而雄伟。所以北宋画家郭说:“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长山如行。”其景观特征可以概括为四点:群峰奔腾,气势磅礴,这是恒山自然景观的宏观特征。唐代诗人贾岛在诗中说“山叠千重,鬼影莫测”,点出了恒山的地貌特征。登上恒山,松、柏、庙、亭、奇花、怪石、溶洞构成了著名的恒山十八景。十八景,各有千秋,犹如十八幅美丽的画卷,向游客展示了磁峡烟雨、虹桥、云路春晓、虎口悬松、老果童话、崖上鸟鸣、晚霞、龙泉苦水、幽室飞洞、洞内流云、毛石窟烟火、 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紫溪云,胖图画卷,仙府。 再加上世界一次性奇观悬空寺,整个恒山风景如画,让游客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对恒山有过感人的描述,汉代历史学家班固形容为“望长山雄伟,登北岳之巅”。唐代贾岛《北岳庙》诗中有“天地有五岳,恒山在北,岩山重叠,光怪陆离,不可捉摸”的赞叹。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衡山留下“壮观”二字作为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