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有哪些原则?

小学的科学课是为了让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对自己学习和做事产生兴趣,知道一些现象的原因,树立孩子对科学的热爱,积极乐观的态度等等。初中的科学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贯彻“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在做中学...通常有人总说科学是自然与社会的辅修课,这是不完整的。科学课最大的挑战不在课内,而在课外。现在,教育对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有很大的影响。另外,理科班更注重细节,非常重视规范的培养,教学方法新颖,比如画电路图。老师把学生的实验结果贴在纸板上,然后让学生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即使有些线没有画直,也会指出来。真的很佩服老师一丝不苟的态度。科学往往就是这样。怎么样?这样,学生可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简而言之,通过在科学课堂上的观察和评价,强调对科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过程中的评价,注重学习过程,注重知识技能的应用,注重亲身参与探究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学生的全程参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这种评估是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的过程。它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种评价以发展为目的,为学生服务;这种评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了个体发展。最后,学生可以获得参与研究和探索的经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科学素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这一时期,较为完善的科学教科书教学体系开始形成,新的科学教科书处于实验阶段。2001年初,教育部开始组织编写新的全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科名称由“自然”改为“科学”。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教学内容的扩展,从关注自然现象和事物扩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技与社会的关系(STS)等。,还包括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2001年,全国科学课程改革共有38个实验区。2003年,实验教材修订后,全国实验区增加到380个,学生人数达到1/3。2004 ~ 2005年将进入课改推进阶段,2004年学生人数将达到2/3,2005年将达到100%。《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作为科学课程改革的指南,从培养全体小学生科学素养,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美好愿望出发,在结构、内容、体例、表达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创新。其主要特点如下:一是与时俱进。标准非常重视在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确定学科定位,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启蒙课程”。这一提法不仅反映了当前知识经济的开始,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对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的高度关注,而且反映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全面要求,即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全面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和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真正体现了“与时俱进”。该标准汇集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俄罗斯、香港、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及我国历年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提出了“探究应该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课程应该是开放的”、“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该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等基本理念。这使得该学科的改革起点高,导向远,可谓“高瞻远瞩”。第三,制度完善。标准系统地给出了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课堂教学的实施与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的思路与设计原则、教师的专业要求与团队建设、科学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科学课堂的设置等,为科学教师有效实施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依据。第四是灵活性。作为课程标准,需要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正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内容要求,让他们知道学生通过本学科的教学必须达到什么目标,但又不能过多地设定达到目标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制约了他们的创造性。“标准”以学生为第一人称,描述他们必须学习或通过学习达到的程度;对于过程,建构法不仅为教师实现目标提供了启示或范例,还让教师开发和创造更有效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教师灵活实施标准。目前,教科书《科学》有许多版本。除了教版、苏教版、河北版,还有海淀版、青岛版已经通过审定,湖南、广东、湖北、河南也在积极准备推出新教材。新《科学》教材与《标准》密切相关,各具特色。概括起来,新教材有以下特点:一是在指导思想上,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主动性和发展性。新教材更加关注学习者本身,强调学习过程。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如实验、讨论和一些小栏目),让学生亲身体验(为了引起小学生的情绪激动,教育版特别采用了一些小学生自己的设计和练习),充分发挥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的主动性,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在内容选择上,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实用性和时代性。新教材选取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特别注意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选取内容,便于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开展探究活动。不仅如此,在内容上还强调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成就、新课题以及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从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正感受和体验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第三,在内容组织上,体现了探究性、整合性和逻辑性。新教材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学生的探究活动中,以整合的方式突破各学科的人为界限,构建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整体框架,以内容相关的活动形成教学单元,充分体现了大单元的综合编排思想。而且结构设计是循序渐进的,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合乎逻辑。这种安排形式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第四,在呈现方式上,体现了多样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翻开新教材,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书都是多样的,活泼可爱的(童话、诗歌、谜语等形式都出现了表达科学内容)。教材印刷精美,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文字优美,导语生动,启发性强,趣味性强,对小学生很有吸引力。总之,这次科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将极大地完善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和教法体系。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