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优秀论文

读书可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它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同样,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是解开语文教学之谜的关键,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因此,培养阅读能力极其重要。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容不得学生有任何的自由和创新,一切以标准答案为标准。学生阅读受到严重制约和压抑,对语文课没有兴趣。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弊端,也时常为此感到困惑和苦恼。因此,我不懈探索,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在我这几年的实践中,对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有很多感触。以下是我的拙见:

一,巧妙设置民主情境,调动阅读积极性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老师只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应该是学生的自主阅读,阅读是学生的阅读,阅读内容应该是学生喜欢的,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造条件,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先读什么,再读什么,最后读什么。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开始读,并谈谈读后感。比如教《草原》的时候,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这篇课文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文章,描写了草原的美景。刚开始上课时,我用五彩缤纷的草原课件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种优美的意境,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进入文本;然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或读书,或说话,或背诵,或画画,从而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孩子都觉得“有用”。我的安排一完成,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学习了。他们有的读描述草原静态景色的段落,有的读写草原动态活动的段落。他们都热情地阅读着,阅读的声音响彻教室。他们不仅动情地读着课文,一些学生还生动地描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有的同学用他五彩的神笔画出了草原的天空和羊群,有的同学闭上眼睛陶醉在草原的美景中。真的很疯狂。可见,这种课堂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少一些条条框框的约束,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课堂氛围,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在独立的前提下,分组学习,讨论,畅所欲言。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阅读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学习热情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只要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高度重视学习,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好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很多学生认为语文阅读学习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从而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或改变文本形式,或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快乐自由的课堂氛围中进行阅读学习,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变得生动活泼、有学习兴趣、乐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在“鸟学艺术”的教学中,我在课前就精心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介绍新课的时候,我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告诉学生,老师今天邀请了一群可爱的鸟友到他们身边,然后给他们看图片,贴在黑板上。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在此基础上,揭示主题。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国内,拓展想象力。相比简单的叙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打开学生学习的大门。

2、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

教材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有节奏感强的诗歌,有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绘画、歌唱、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表现课文的内容,可以把抽象变成形象,把学生带入课文的语境中,激发他们的内心感受,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比如《柳醒了》这一课,我在指导第二节的朗读时,让学生表演了一场春雨,用《小雨沙沙》这首歌给柳洗澡,孩子们一边欣赏诗,一边唱歌表演。然后让学生读诗,“小柳枝软。”温柔舒缓的语气将诗意表达的淋漓尽致。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有真爱才会有精神上的交集;有了情感体验,才能和文字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过往经历去体验移情,去交流、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意和文本的内涵,从而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获得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应更加注重创设适当的情境,通过情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学习兴趣和学习深度。例如,在讲授课文《地震中的父子》时,一位老师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基础上,课件伴随着悲伤的音乐出现了洛杉矶地震留下的珍贵画面,老师“情绪化”的语言描述将学生的情绪拉到地震的惨烈现场,并将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感活动在课堂上进一步传播,直至形成一种弥漫整个课堂的情境氛围。大家的情绪都沉浸在地震后留下的一片片瓦砾中,一堆堆废墟。一个有形无形的教学情境,学生“触景生情”,激发的情感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3、依靠各种阅读评价,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个体,他们会对课文中的人、事、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通过学生的嘴说出老师想说的话,要给学生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阅读评价尤为重要。教师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和表扬,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人人都喜欢天底下的赞美。当孩子通过努力终于准确流利地读完一个长句子的时候,是多么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啊!如果孩子能正确阅读课文,我们可以说:“真不容易!这么长的句子你都能读对。”孩子听到这些一定很开心,学习动力会更大。如果孩子把课文读好了,我们可以说:“读得这么好,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不相信只有XX读得好,其他孩子一定读得更好。”如果学生真的没有表扬,我们也可以把批评“包装”起来,用委婉的语言表达:“如果……”或者用幽默的语言让孩子明白。比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小稻苗脱险》时,学生要好好读这句话:杂草弱弱地说,“完了,我们都是...喘不过气来。”一个学生大声朗读,这当然违背了句子的意思。余老师幽默地评价:“你还没完,要么是你抗毒能力强,要么是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一点。”之后,余老师又对该学生进行了“嘲讽”。那个同学笑了,所有的同学都笑了。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们都理解了这句话的原意。评价阅读不仅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爱挑别人的毛病,老师要引导这种现象。朗读别人的时候,首先要提出优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然后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还可以评论老师读得怎么样,哪些字读得好,为人生评价做铺垫。通过评价,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善于阅读,从而读得好,达到以读促悟的目的。这时候再加上竞赛阅读和挑战阅读,学生们更有活力,他们的竞争心理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要挑战班上最优秀的学生,他们也觉得阅读有意思。阅读的形式有很多种,如轮读、角色阅读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灵性和创造力,勤读、多读、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进而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阅读中学会创造,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营造轻松氛围,个性飞扬在阅读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言论自由氛围,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师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理解甚至讨论,让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让个性在阅读中充分飞扬。学生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人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反应。只要没有方向性错误,老师就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来限制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我的战友邱》这篇文章时,我问学生如何学习这部分课文,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帮助理解。”有的说:“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去体会。”有的说:“边看边评论,写下自己的经历。”.....我会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一下子忙起来,有的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埋头转圈、点、写;有的和群里同学有小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主学习。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纷纷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阅读过程中空间的拓展,真正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点燃的火炬,闪耀着智慧和个性。

此外,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体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和课后。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为了学生的情感,增加生活的体验和积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出课堂,或者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文学作品中感受汉字之美,感受中华文化几千年的辉煌。

读书是一扇窗户,透过它你可以看到整个世界;读书是一盏灯,可以照亮灵魂;读书还是指挥棒,让人香火长存。只要我们认识到阅读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体验,那么阅读教学就会在这个神奇的语文教学花园里开辟一片新天地,结出丰硕的果实。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用心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就会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提高今后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