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古诗词教学的核心问题

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本教材都收录了5-8首古诗,可以说在阅读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下面我重点谈谈古诗词教学核心目标的设计依据和原则,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是抓好“三基”

(1)根据课程标准对每个学习阶段提出的具体要求,分步设计有效的核心目标,不断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和传承经典的激情。《课程标准》对低水平古诗词教学的要求是:“阅读儿歌、童诗、浅显古诗词,拓展想象力,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中间部分:“阅读优秀诗歌,注重体验情感,拓展想象,理解诗歌主旨。”高端:“读优秀的诗歌,要注意通过音准、节奏、韵律来表现作品内容的情感。背诵60首优秀诗歌。”因此,在设计核心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不同要求。例如

我把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第二册“我看到了什么”的核心教学目标设计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古诗,有读的兴趣。”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的核心目标是理解诗的含义,理解诗人的意境,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五年级《春日》的核心目标是抓住关键词,在熟悉的基础上感受这首诗所描述的春光之美,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从上面的目标来看,是根据各个时期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而精心设计的。

(2)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我们来看看低年级教材古诗词的编排特点:通过统计发现,低年级共编排了15首古诗词,其中五行诗6首,七绝诗9首(包括一首五行“草”)。一、二年级古诗词的编排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1.进步分子

教材的编排符合孩子的生理特点和认知学习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内容从童谣到古诗词,从五个字到七个字,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比如高一第一册的三首五言诗(一去23里,作画,思静夜)和第二册的《肖春》,朗朗上口,易记易背,妇孺皆知。再者,在整理古诗时,基本符合时间的推移。比如高一下册的第一组古诗词《肖春》《村居》,描写了春天的无限生机。第四组“我所见”和“小水池”勾勒出炎炎夏日里无穷的趣味和活力。二年级上册安排的第一组古诗词《赠刘京闻》和《出山记》,让学生沉浸在深秋的美景中。在二年级第二册中,新城的青草和徐工店充满了春天和活力,其进步性稍显明显。

2.环境形成的

下面几段选自课本的15古诗词,或叙事或抒情,或咏物或写景,每一行都渗透着诗人的情怀。同时安排图文并茂,趣味横生。就像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黄鹂在绝句中歌唱,天真的孩子在我看到的东西中“突然沉默地站着”...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仿佛呈现在眼前。

由于教材的编排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每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时,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读古诗到体验诗词,再到了解作者的情绪,学习表达方法的原则,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3)按照古诗词的类型和风格的位置。

小学课本上安排的古诗词主要有景物描写、抒情、咏物等。不同的诗歌在设定核心目标上有很大的差异。另外,古诗不同的位置,要求的目标也不一样。比如有些古诗写在单元课文里,有些写在语园里。即使是同一个单位,核心目标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第二,坚持“三个结合”原则

首先是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原则。语文教材按题目排列在每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训练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核心目标时要注意这一点。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的教学,我在设计核心目标的时候,就紧紧围绕这个单元来训练观察和发现的重点。我把这节课的核心目标设计为:抓住“横”、“侧”、“远”、“近”、“高”、“低”这些关键词,理解诗人不断变化的观察位置和角度,以及我看到的景象。的真正含义。再比如,初三下册第一组课文《刘永》的核心目标设计时,也注重了单元训练重点的渗透。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自然之美”,在单元指南中明确写道:“要求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关注家乡风光,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我把这节课的核心目标设计为: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欣赏春天的自然风光之美,联系生活实践观察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和景色,随时记录自己的观察。

二是结合“课后习题”的原则。在确定核心目标时,还要特别注意课后练习。一首古诗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选择哪些重点内容进行教学,课后练习是语文课程内容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课要教什么,很大程度上是课后练习交给老师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课后练习来设计自己的核心教学目标。

三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标准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核心目标时要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将二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古诗词的教学实践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锤炼自己,练就一双慧眼,在教材的丛林深处找到课文最重要的部分,确定非常有效的核心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散发出知识魅力的芬芳,学生才能在语文中获得真正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