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小知识

1.找一些六年级数学的小知识

祖冲之

(公元429 ~500年)

祖冲之(429-500),中国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祖冲之的祖父叫祖昌,是宋朝掌管皇家建筑的官员。祖冲之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从小学习很多。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有知识的年轻人。他特别喜欢研究数学,还喜欢研究天文历法。他经常观察太阳和行星的运动,并做详细的记录。

祖冲之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注释过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写过一本书《作曲》。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得到了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时间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计算到七位数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是科学发明方面的通才。他造了一种指南针,车上的铜人总是指向南方。他还造了一艘“千里船”,在新亭河(今南京西南)试航,一天可以航行100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捣米碾粟,称为“水锤磨”。

2.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要点

小学数学是学习生涯的关键阶段。为了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建树,我在此整理出小学六年级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供大家参考。一、常用的数量关系1,每份*份数=总份数÷每份=总份数÷份数=每份2,1倍数*倍数=倍数÷1倍数=倍数倍数。时间=距离距离÷速度=时间距离÷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总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因子*因子=积÷一个因子=另一个因子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二、小学数学图形的计算公式1、平方(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A*6体积=边长*边长*边长V=a*a*a3、矩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S=ab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体积=长*宽*高V=abh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高度=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度(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v:体积h:高度s:底面积r:底表面。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1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倍数=大数(或和-小数=大数)65438+。相遇问题相遇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速度之和=相遇距离÷相遇时间16、浓度问题溶质重量+溶剂重量=溶液重量÷溶液重量*100%=浓度溶液重量*浓度=溶质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价/成本-1)*100%波动金额=本金*波动百分比利息=本金*利率*税后时间利息=本金*利率*。长度单位换算1km = 1000m 1m = 10分米1分米= 10cm 1cm 1cm 5438+00000 sqm 1 sqm = 100 sqm 65438kg 1kg =1000g 1kg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 10分钟1元=100分钟3。时间单位换算为1世纪=100 1年=12月(31天):1 \ 3 \ 5 \ 7 \ 8 \ 10 \闰年29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1 =24小时:1 =60分钟:65438

3.数学知识很少的六年级学生。

1.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速度*时间=距离4。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数学定义定理公式(2)

首先,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时,先加前两个数,或先加后两个数,再加第三个数,和不变。

3.乘法交换定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子的位置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时,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其乘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当两个数乘以同一个数时,可以将两个加数分别乘以这个数,然后将两个乘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用0除以0以外的任何数得到0。

7.等式:等号左边的值等于等号右边的值的等式叫做等式。方程的基本性质:当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时,方程仍然有效。

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方程。

9.一元线性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的方程称为一元线性方程。

学习一元线性方程的例题方法和计算。即举例说明用χ替换公式并计算。

10.分数:将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代表这样一份或几个点的数称为分数。

11.分数的加减:用分母加减分数,只加减分子,分母不变。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和相减,首先相除,然后相加和相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与分母的分数相比,分子大,分子小。比较不同分母的分数,先分后比;如果分子相同,分母大而小。

13.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整数相乘的乘积为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的积是分子,分母乘的积是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该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称为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大于分母或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分数称为假分数。虚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真分数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被同一个数相乘或相除(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等于该数乘以该分数的倒数。

21.A数除以B数(0除外)等于A数乘以B数的倒数。

4.六年级数学知识归纳

首先,位置是在学习位置时由几对确定的。首先,根据规定和惯例确定位置。

因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先画X轴,X轴上的坐标代表列。首先用括号将两个数字括起来,然后用逗号将它们隔开。

括号中的数字是从左到右的列数和行数。列数和行数必须是具体的数字,不能用代表水平线的(X,5)和代表垂直线的(5,Y)等字母来表示,两者都不能确定一个点。

这部分知识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可以在方形纸上画出一幅图。二、分数乘法分数乘法含义:1,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之和的简单运算,与整数乘法含义相同。

2.分数乘以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分数。举例:一面墙刷1/4和1/5刷几次?1/5的1/4是多少?方案一:用一张纸代表一面墙,折叠起来,就是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方案二:工作效率变成*工作时间=总工作量。分数乘法算法:1。分数乘以整数,分子和整数相乘的乘积就是分子,分母不变。2.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的积是分子,分母乘的积是分母。

分数的简化: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关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我们可以在乘法的过程中进行点的除法,也可以对乘积的分子和分母进行除法,在计算过程中提倡除法,简单方便。

归约的书写格式:先划掉两个可以归约的数字,分别把归约后的数字写在上面和下面。分数的基本性质:当分子和分母被同一个数(0除外)相乘或相除时,分数的值不变。

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是倒数。特别强调: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互惠不能单独存在。

求倒数的方法:1。求分数的倒数就是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2.求整数的倒数就是把整数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然后把分子的分母的位置互换。

1的倒数就是它本身。因为1*1=1 0没有倒数。

0乘以任意数,得到0=0*1,1/0(分母不能为0)。3.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即通过知道两个数和其中一个数的乘积来求另一个因子的运算。除以一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倒数,除以几就是这个数的分数。

分数除法的基本性质:强调零排斥比:两个数的除法也叫两个数的比。比值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比值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但还是读几个比值。

注:10/2=5/1,表示比值是5比1和19: 2 = 5,这是一个比值,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比值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之间的关系,即倍数关系。

你也可以用两个不同量的比值来表示一个新的量。例如:距离/速度=时间。

简化比值:1,比值的前后两项同时除以其最大公约数。2.两个分数的比值简化为前段最后一项乘以同时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简化整数比。

3、两位小数的比值,将小数点位置右移。也是先转换成整数比。

分数乘法的应用部分,提倡画线段来分析数量关系。已知的量和要解决的问题要在图上标出。

关键是找到单位“1”,画一个线图,主要是搞清楚一个数的分数是多少?应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先求(或少)多少,然后与单位“1”(即标准量)比较。(大数-小数)/比较标准(即单位“1”)画线图:(1)标出已知和未知。

(2)分析数量关系。(3)找到等价关系。

(4)列方程。注:两个量的关系画两个线图,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个线图。

例如,3: 4: 5读作3:4:5。无论是折纸实验还是画线,其实都是一种图形语言,揭示了分数除法计算过程的几何意义。在学习这些知识中,分数乘除法和比的知识,类比(相似和变分)的数学方法都要用到。

此外,数据简单,降低了探索和理解算术的难度,便于口算。整个推理过程处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近期发展区。比与除、分数的区别:除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代表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黄金分割,最美的点。A C BAC:AB=CB:AC主持人站在舞台上,他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位置,效果最好。

常用作判断:一个数除以一个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当一个数除以1时,商等于被除数。

当一个数除以一个大于1的数时,商小于被除数。第四,利用逐步逼近的变换思想,推导圆的面积。

一个圆分成的份数越多,它就越接近矩形。体现化圆为方,化曲线为直的思想,应用变换思想。

化新为旧,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面积相同时,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正方形的中心最短。

周长固定时,圆形面积最大,正方形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

5.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以下是我的复习资料。

1 *每份份数=总份数÷总份数÷份数= 2 1倍数*倍数=多个倍数÷1倍数=多个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距离\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因子=积÷一个因子=另一个因子9除法器÷除法器=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法器=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平方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平方。6体积=边长*边长*边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1)。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顶底b底。H ∏ 2 8圆形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底面积R:底半径C:底周长(1)侧面积=底周长*高度(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度(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V:体积H:高度S;底面积r:底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数=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数问题和÷(倍数-1)=小数*倍数。乘法=大数(或小数+差=大数)小学奥数公式和差问题公式(和+差)÷2=小数和倍数问题公式和÷(倍数-1)=小数*倍数=大数(或和-小数)倍数=大数公式(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非闭合线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 如果在非闭合线的两端都种树,那么:株数=段数+1=总长÷株距-1总长=株距*(株数-1)株距=总长÷(株数-1) ⑵如果要在非闭合线的一端种树,就不要在另一端种树。 然后:株数=段数-1=总长度÷株间距-1总长度=株间距*(株数+1)株间距=总长度÷(株数+1) 2封闭线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株数和株距=总长度÷株数盈亏问题的公式(盈余+赤字)÷两个分布的差=参与分配的股数(大盈余-小盈余)÷两个分布的差=参与分配的股数(大赤字-小赤字)÷两个分布的差=参与分配的股数的相遇问题的公式=相遇距离=速度与。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与速度之和=相遇距离÷相遇时间追踪问题的公式为:追踪距离=速度差*追赶时间追赶时间=追赶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赶距离÷追赶时间水问题下游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下游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重量公式。100%=浓度溶液重量*浓度=溶质重量÷浓度=溶液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公式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价-成本-1) * 65438。

百度知道(1)数字1的读法和写法。整数的读取方法:从高到低,逐级读取。读一亿一万级的时候,先按照一亿级的阅读方法读,然后在后面加一个字“一亿”或者“一万”。

每一级末尾的零不读取,其他位数的几个零只读取一个零。2.整数的书写:从高到低,逐级书写。如果任何数字上没有单位,则在该数字上写0。

3.小数读法: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点读为“点”,小数部分按顺序从左到右读每个数位上的数字。4.小数书写:写小数时,整数部分写成整数,小数点写在每一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依次写在每一位上的数字。

5.如何读分数: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数”,再读分子,分子和分母都读整数。6.分数怎么写:先写分数,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写成整数。

7.百分比的读取方法:读取百分比时,先读取百分比,再读取百分比符号前面的数字。读取时,将其作为整数读取。8.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用分数形式,而是在原分子后加一个百分号“%”来表示。

(2)重写一个大的多位数,为方便读写,常重写为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有时,如果有必要,可以省略这个数的某个数字后的数字,写成一个近似值。

1.确切数字:现实生活中,为了计数方便,更大的数字可以改写成几万或几亿。

6.数学与生活随笔,六年级上册的知识,做个研究,内容不限,如果对了,

学数学是要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事实上,生活中会出现数学问题。比如上街买东西自然会用加减法,盖房子总是要画图纸。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都是从生活中产生的。最后总结成数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曾经看到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留学生,“6544。那些学生都把手表从手腕上摘下来,开始设置指针;当教授给中国学生讲同样的问题时,学生们会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里的,所以不能灵活运用。他们很少想到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从那以后,我有意识地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我妈烤蛋糕,可以放两块蛋糕在锅里。我想,烤一个蛋糕要两分钟,前面一分钟,后面一分钟,最多两个蛋糕同时放在锅里。烤三个蛋糕最多需要几分钟?我想了想,得出的结论是:需要3分钟:首先,把第一块和第二块蛋糕同时放入锅中,1分钟后,取出第二块蛋糕,放第三块蛋糕,把第一块蛋糕翻过来;烤1分钟,第一个蛋糕就好了。拿出来。然后放上第二块蛋糕的反面,把第三块蛋糕翻过来,3分钟就全做好了。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妈,她说其实不会那么巧,肯定有误差,但是算法是对的。看来一定要学以致用,让数学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目前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转移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是因为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它,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它,所以很多人不重视数学。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如果他们学得深入透彻,自然会发现数学其实很有用。

7.数学知识很少,对于六年级来说。

1,杨辉三角形是用数字排列的三角形表。一般形式如下:1 1 1 21 1 33 1 464 1 1 51 10 10 5658。15 6 17 2135 35 217 1 ...........................................................................杨辉三角形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其余的等于它的上两个数之和

事实上,中国古代数学家在许多重要的数学领域都遥遥领先。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过自己辉煌的篇章,杨辉三角形的发现就是非常精彩的一个。

杨辉,北宋杭州人。他在1261写的《九章算法详解》一书中,编制了如上图的三角形表,称为“开根”图。

而这样的三角形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请你找法。现在要求我们通过编程输出这样的表格。

2.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克服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巨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定理”,所以很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谁能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的华英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沈渊教授回福建参加葬礼,不愿因战乱滞留家乡。几个大学得到消息,都想请沈教授来讲课。他谢绝了邀请。

由于他是华英的校友,所以他来到这所中学给同学们教数学,以便向母校报到。有一天,沈渊老师在数学课上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一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 = 3+3,8 = 5+3,10 = 5+5,12 = 5+7,28 = 5+23,65433。

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被证明,所以还是猜测。

欧拉说:虽然我无法证明,但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不远处的我们面前闪耀着耀眼的光彩。

.....”陈景润瞪着眼睛,全神贯注。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的问题产生了兴趣。

在业余时间,他喜欢去图书馆。他不仅读了中学的辅导书,还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大学的数学和物理课程的教材。因此,他得到了“书虫”的绰号。

兴趣是第一位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数学故事,引起了陈景润的兴趣和他的勤奋,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3.对科学疯狂的人,因为无休止的研究,往往会得出一些符合逻辑却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很多伟大的数学家也因为害怕陷入其中而采取回避的态度。1874-1876期间,不到30岁的德国青年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限宣战。

他用辛勤的汗水,成功证明了直线上的点可以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可以与空间上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来,1厘米长的线段上的点,似乎和太平洋上的点,和整个地球上的点“一样多”。在随后的几年里,康托尔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这类“无限* * *”问题的文章,并通过严格的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

康托尔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概念形成了尖锐的冲突,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滥用。有人说康托尔的* * *论是一种“病”,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康托尔是一个“疯子”。

来自数学权威的巨大精神压力最终摧毁了康托尔,使他筋疲力尽,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真金不怕火炼,康托尔的思想终于发光了。

在1897年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他的成就得到了认可,伟大的哲学家和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可以吹嘘的最伟大的工作。”但此时康托尔仍处于恍惚状态,无法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

1918 65438+10月6日,康托尔在精神病院去世。康托尔(1845-1918)出生于俄罗斯彼得堡一个丹麦犹太血统的富裕家庭。10岁随家人移居德国,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

23岁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他的* * *理论被认为是所有数学的基础。

4.数学家的“健忘”在中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60岁生日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天一亮就起床,整天埋头于计算和公式。有人特意选择今天晚上来家里拜访。寒暄过后,他说明了来意:“听你夫人说,今天是你六十大寿,特来道贺。”

吴文俊似乎听到了一个消息,突然说:“哦,真的吗?我忘了。”来人暗暗吃惊,心想:数学家的脑子里全是数字,怎么可能连自己的生日都不记得?其实吴文俊对日期的记忆力很好。

年近六旬的他,第一次攻克了一个难题——“机证”。这就是改变数学家“一支笔、一张纸、一个头”的工作模式,用电子计算机实现数学证明,让数学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在他研究这个课题的过程中,他清楚地记得安装电子计算机的日期和为计算机编译300多个“指令”程序的日期。

后来,当生日访客在一次聊天中问他怎么连自己的生日都记不住时,他会意地回答:“我从来不记得那些毫无意义的数字。”在我看来,生日早一天晚一天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不记得我的生日,我爱人的生日,我孩子的生日。他从来不想庆祝他或他家人的生日,甚至是我结婚的那天。

但是,有些数字是一定要记住的,而且很容易记住..."5.苹果树下的常规步骤1884 1984年春天,年轻的数学家阿道夫·列昂尼德·赫维奇(Adolf leonid hurwicz)从哥廷根来到柯尼希斯堡担任副教授,当时还不到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