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练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新教材习题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有些是教师困惑或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有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下面就简单总结列举一下老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

师资方面:第一,观念问题。表现在新课标对习题教学的要求和建议上,对各个时期的教学要求理解不够透彻。有的老师在教学参考中注意到了习题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的老师没有。二是老师的作业指导不够,有的放任自流,有的过于严格。曾经有人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现在的习题教学:你一松手它就能飞起来。的确,如果老师不放手,学生的作业是飞不起来的。但是,如果老师真的放开了阅读和写作,部分学生的习题还能飞起来吗?它将飞向何方?我认为,学生要想飞,不仅要有强烈的飞翔欲望,还要有飞翔的能力。但如果要求太严格,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习题就会公式化、格式化。有些老师甚至要求学生背诵范文,这是绝对不可取的。三是作业指导课形式单一,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在作业活动中说写。第四,练习的评价和批改有待改进。批改也是老师的一个难题,是语文老师最繁重的任务,而批改写得不好的习题是最难的。每次全班批改一篇大作文,往往需要静下心来,消磨两到三天的空余时间,甚至更长。练习题后面的评语也是最让老师头疼的。班上几十个同学写不同层次、不同针对性、充满鼓励的评语,确实需要一些精力。同时,教师的评价观念也需要转变,即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是需要老师去发现和总结。

就学生而言,常见的问题有:

错别字很多。这些错别字包括“的、的、的”三个字的混淆和同音字。“的”和“的”是低年级学生在写作中常用的词,但“的”字用得不多。如果老师在一年级不重视“的”和“的”的用法教学,学生在写作之初就会出现错别字,这种错别字会在以后的二年级、三年级继续发扬光大,甚至有的学生在高年级就不会用了。到了高三就很难改了,因为学生用词的习惯已经养成了。另一方面,错别字多,是同音字的混淆。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会遇到不会写的字和不常用的字。他们一时记不住也不查字典,就想办法用学过的简单同音字代替,结果出现很多错别字。其他错别字都是写字造成的。

学生不会修改他们的作文。作文一写完就给老师看,没有检查修改的习惯。即使做了,也不知道哪个单词错了,哪个句子读不通顺,或者练习内容是否符合要求,重点是否突出等等。这往往是老师批改作文时生气的一面。

2.对作业兴趣不高。这一点在农村小学生身上很明显。有的习题远离自己的生活,有的习题没有被老师很好地引导到习题情境中,有的同学无从谈起。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对习题兴趣不高的原因。再加上学生的写作素材较少,老师急于求成,所以学生对习题兴趣不高的问题有时显得比较突出。

学生语言积累少或者文采不足。比如作文内容不充实,该写的重点没写。语言是衡量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一篇好的作文必须语言流畅,重点突出。而一个合格的练习者必须有流利的语言。我们很多学生都过不了语言关,表达不清晰不准确,表达不灵活不生动,意思不深刻,这些都是通病。习题中使用虚词和“轮轮”词的原因:一是学生读书少,知识面窄;其次,他们没有准确地记住抄写或阅读过的好的语言片段,而是读完就忘,读完就丢。有的同学只是看着书玩玩,根本不注重好词好句的积累和写作方法的学习,更不用说用好了。

学生很少参加相应的学校、社团、家庭的实践活动。比如写家庭中有趣的故事,城市孩子可以写和父母一起旅游、下棋、放风筝、家庭故事竞赛等。,而农村的一些小学生家里就没有这种氛围,生活很平淡。因为安全等原因,学生不能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和各种调查,而农村孩子缺乏城市孩子的优越感,因为没有大公园,没有纪念馆,没有合适的地方调查访问。再加上学校小,举办的活动不够精彩,限制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缺乏写作的来源。比如学生写家乡的美景,山沟里的孩子视野狭窄,练习内容缺乏,只能写山坡溪流,所以练习缺乏美感,练习材料也比较平淡,不善于发现和表现美。

作文内容虚假雷同,无法勾画和激活练习。作文内容虚假雷同是长期困扰学生习题训练的老大难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同学只是为了省事或者赢得好评,却把优秀作文的内容全盘照搬。有的同学不懂写作要求,把别人的事揽到自己手里,别人写什么我就写什么,就算和老师打交道。其他同学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视而不见,无法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认识水平也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

学生不善于评价别人的工作。这也是一个养成习惯的问题。如果一个学生会从低年级开始认真听别人的作业,找出优缺点,哪怕一个字用错了,一个字不通顺,他的评价习惯就会形成,评价水平也会在高年级提高。但是有些老师不愿意让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没有把这部分相互评价的时间留给学生,或者没有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活动,这些都是学生不善于评价别人作品的原因。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对于习题教学中的教师来说是比较普遍的。我只是列了一个简单的清单。老师在习题教学实践中可能还有很多问题,但我觉得这些方面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可能不是很有见地。我希望在这里提出来与我的同事们讨论和交流,并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新的想法是关键。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基础。“不变”指的是教师应该在头脑中建立的作业最基本的指导理念。“多样”是指我们教学中对每学期、各年级多项练习的教学要求。目前我们没有固定的习题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的环节设计。但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个新的习题指导和训练方向,有一个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任何习题都可以教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练习是运用语言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写作,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现评价能力。要求学生讲真话、实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的东西。鼓励自由表达和创造性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注意引导学生在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些都是方向的问题。关键词是:真情实感、培养能力、自由表达、自改互改。例如,在《五年级教学参考》中,对习题教学的建议是: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习写作和习题而不是创作;指导作文,作文评价重在鼓励,特别是对评价教学的建议非常具体。详细介绍了评估程序和方法。观察、思考、表达三种能力在练习中结合在一起。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什么要写详细和缩写?平时加强练字指导。将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读写能力。再比如初三练习的教学建议:初三不被风格束缚,大胆放手,不要怕打破常规。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完全可以修改教材中习题的安排。加强习题与阅读、口语交流、综合学习的联系,比如《说说我自己》可以先做,再交流;也可以先社交再工作。注重习题中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培养学生再现生活的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不要写得走样。评价一篇作文,要看它是否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这些都是我们在练习中应该认真阅读和理解的,并用它们来指导教学实践。无论是练习前的准备、指导、点评、批改,都要遵循这些原则,突出这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