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小学需要加强劳动实践教育?

2018年7月28日报道,洗碗、洗衣服、扫地、收拾房间,都将成为浙江中小学生的“劳动作业”。校内劳动、家务劳动、校外劳动实践三管齐下,学生劳动的态度和成绩也要记入综合素质档案。近日,浙江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引起热议。

正如这份指导意见所说,劳动实践教育目前“在学校弱化,在家庭软化,在社会淡化”,确实如此。杭州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观察到,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学生很少做家务。据杭州某小学统计,高二有一个1/3的班级不会系鞋带,四年级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平时不做家务。

对于这些“作业”,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拍手称快。在家洗碗扫地,在学校打扫卫生绿化,在校外进行专业体验,不仅有助于改变孩子“四体懒”的状况,提高孩子的基本实践技能和独立生活能力,还能让孩子“磨砺脾气”,磨练意志和性格。更重要的是,要把“有字的书”和“无字的书”联系起来,把课堂“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把解决作业本上的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学习和劳动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可贵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但是,家长也有顾虑。“扫地洗衣服?先减少作业量,不然孩子会忙到半夜。”“作业要不要每天拍视频发微信给老师?”有家长表示,孩子回家第一要务是做作业,逢年过节就在培训班之间奔波。在初中、中考、高考等升学压力下,首先抛弃“劳动作业”可能成为家长和孩子的“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