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调查报告
寄宿制学校建设情况调研报告1为全面了解我市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建设发展情况,根据省政协有关调研要求,7月中旬至8月下旬,我们组织部分CPPCC委员对桑植、永定、慈利、武陵源所辖民族乡寄宿制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访问,并听取了市教育局的专题汇报。现调查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市总人口1,71,000,常住人口1.52万。* *辖64个乡镇街道、969个村社区,居住着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1.60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7.83%。
到20xx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19所(不含农村教学点345所)。其中,农村寄宿制学校93所(含41九年义务教育学校、47所独立初中、5所完全中学),在校生约185万人。20xx年,全市教育支出654.38+0.907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25%,公共教育支出占全市公共教育支出的654.38+0.4%。
20xx年以来,通过布局调整、合格学校建设和“整体改薄”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纵向比较有了很大改善。20xx-20xx年,中央“薄改计划”投入654.38+0.5亿元,改造68所学校654.38+0.27个项目。到20xx年底,已建成171所合格学校。20xx-20xx年,全市先后落实寄宿生补助资金3318万元和3400万元,分别惠及学生2.7万人和3100人。
二、突出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虽然市区县各级政府提出了“教育强市/区县”的发展战略,加大了统筹城乡教育的力度,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1)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拖欠,以学生“住宿难”为代表的“四难”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由于“撤并校”,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存在办学规模和条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寄宿生数量剧增带来的“四难”——宿舍紧张、食堂简陋、饭堂难、浴室难洗澡、厕所不足。
例如,桑植县6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共有3958名寄宿生,人均宿舍面积仅为1.32平方米,人均食堂面积仅为1.08平方米,人均卫生间面积仅为0.1.7平方米,人均抽水马桶面积为0平方米。在贺龙中学,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普遍“两人一床”。人数最多的宿舍配14双层床挤56个男生。全校师生用一个只有40个蹲位的旱厕,而且距离女生宿舍300米。食堂年久失修,桌椅板凳少,学生无处可坐。学生们不仅要排队吃饭、洗澡,还要排队上厕所。
有的学校重学生教育轻教育,重管理轻教育,忽视住宿管理,卫生管理不到位;部分学校食堂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一些学校的管理方案简单易行,学生宿舍像监狱一样用铁条锁住,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部分学校热水供应不足,学生洗澡成为老大难问题。有些学校不重视校园内务和环境卫生管理。厕所又臭又脏,脚都没地方放,几乎成了被文明遗忘的角落。
(2)教师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以教师“老化”“弱化”为代表的教师队伍“弱化”现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近年来,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客观上与城镇化同步,优质教师向县城和城区学校流动,农村学校教师“留人”“留人记”现象十分普遍。显示在:
一是师资力量不足。比如20xx年到20xx年,桑植县的乡村学校已经十年没有新老师了。学校教师普遍缺员25%以上,普遍没有校医和专职寄宿制教师,食堂后勤服务人员都是临时工,没有工作人员。岗位教师不仅要负责教学,还要负责寄宿生的生活管理。工作疲惫,生活管理根本不到位。
二是教学质量下降。乡村教师普遍年龄偏大,责任感和荣誉感下降,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全县农村寄宿制学校,4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占45%以上,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占20%。教职工整体精神面貌不好,人心不稳。老教师得过且过,年轻教师一心回城。即使是特岗教师,工作一年半后也想尽办法调到市里。桑植县20xx年后,定向培养的师范生毕业后普遍毁约,没有一个回老家教书的。
第三,专业教师非常缺乏,“教而不学”的现象非常普遍。音乐、体育、美、科、文、生物、地理教师普遍匮乏,“学体育、教地理”的跨学科教学“多元教师”在农村学校比比皆是。有了这样的老师,素质教育从何说起?
由于当地村民重视教育的传统,永定县湖田垭九年制学校在“校并校”的浪潮中幸存下来,但现在,教师“老化”和“弱化”的现象也很严重。目前,20名留校教师中,只有5名是在岗老教师,2名是特岗教师,其余13名是临时代课教师。长此以往,教师队伍必然脱节,人心浮动,难以保证维持和过去一样的教学水平。
又如王家屏镇中心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尊师重教的传统。5年来新招聘了20名教师,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但每年都被市区学校或外地学校通过各种渠道挖走或跳槽,现在只剩下5个人。堪称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的典型样本。
(3)地方本级财力薄弱,办学经费不足,成为长期困扰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最大问题。
多年来,农村寄宿制学校一直按照小学600元/年、初中800元/年的标准由财政补贴,但没有其他资金来源。这导致了两个“执行困难”
一是教师基本福利待遇难以落实。农村学校普遍挣扎在“保工资保运转”的临界状态。为了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一些学校不得不违规使用公款为教师解决一些福利待遇。比如洪家关小学,教职工106人,人均绩效工资、年终一次性奖金、住房公积金、医保门诊基金需要18000元/年左右,都要学校自己解决。仅此一项,学校就需要花费1.59万元,而学校的公用经费收入只有6万元。即使被非法挪用,也存在资金缺口。由于农村学校普遍无法落实住房公积金等国家政策规定的福利待遇,客观上影响了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和职业荣誉感。
二是教学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落实难”。由于资金不足,学生宿舍扩建改造、卫生间锅炉热水器配备、食堂厨具桌椅配套、卫生间改造难以达标。此外,教学实验仪器、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更新也因经费不足难以到位,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的教学保障水平。
(四)农村寄宿生“留守”和“低龄化”趋势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严重滞后,安全风险防不胜防。
由于寄宿制学校布局的调整,目前保留的几乎每一所学校都覆盖了方圆15-20k m,3-4个2-5万人口的乡镇。此外,在城镇化的影响下,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各类学校留守儿童寄宿生比例逐年上升。桑植县中小学留守儿童寄宿生比例已占学生总数的52%以上,部分初中甚至达到90%以上。一些小学甚至在三年级就有年轻的寄宿生。在其他非寄宿日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在学校周围租房子陪读。
现在农村学校因为没有编制,普遍没有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老师和专职的生活住宿老师。因此,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管理还是空白。由此,农村学校普遍反映留守学生“管理难”“安全难”的问题。显示在:
一是留守学生普遍缺乏亲情和关爱,身心发展普遍迟缓,产生诸多心理健康问题。部分留守学生表现出孤独、抑郁、狂躁等不良情绪,以及不健康、不理性的行为。没有接受过专业心理训练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花了很多精力去关心和引导,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老师的关爱代替不了家长的亲情,也达不到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是校园周边环境难以整治。特别是网吧容纳留守学生的现象一直没有根治。农村寄宿制学校往往位于校园周边偏远地区,相关部门监管力量有限。除了每年的集中整治行动,平时很难监管到位。所以食品安全还是有很大隐患的。特别是网吧,已经进行了多次改造,学校也加强了管理。然而,在周末和节假日,留守学生想要上网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校长感叹:“老师管住了学期,但学生放假只需要上网一个小时。”
三是校车政策难以落实,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随着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留守学生“上学难”问题凸显。大多数学生上学和回家的路程变得更加遥远,无法安排校车接送。一些偏远乡村甚至没有固定线路的公共交通工具,学生只能非法乘坐“三无”车辆和摩托车。超载时有发生,交通安全完全没有保障。
三、关于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对策建议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管理,提高农村教学质量,保障农村学生身心健康,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权益,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农村学生的未来,也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接地气、行之有效的特殊扶持政策。根据我市教育、财政、卫生、文化、交通、食药、扶贫等相关部门的认真讨论,形成以下对策建议:
(一)设立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资金。近年来,虽然国家和省里出台了“合格学校”、“整体变薄”等项目,但没有专门规定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与普通学校学生平均补助标准无异。为体现国家和省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建议在国家和省两级设立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用于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全面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让民族地区农村学生拥有平等的办学条件,接受平等的教育。
(二)制定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培训五年规划。在国家和省下达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基础上,针对民族地区教师“培养更难”“留住更难”的问题,建议在普通师范院校中确定一批地方师范院校,专项批准一些民族教育教师定向招生计划。在课程设置上,要考虑实践性和民族化的特点,科学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和保障措施,确保这些学生毕业后能“回得来、下得去、留得住”。
(三)大幅提高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生均经费保障标准。由于民族地区县级财政财力薄弱,无力承担上级要求的配套资金比例。建议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取消民族地区补助教育经费的县级地方财政配套政策,由中央财政或省级财政全额承担。同时,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实现学校正常运转、教师福利待遇和学生寄宿生活补贴的全额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问题。
(四)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教职工人事管理办法。针对日益严重的教师“弱化”和“老化”问题,应尽快制定教师专项补充计划,建议每年适当增加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教师专项招聘计划。可以尝试从非师范院校招聘有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充实各个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校医、生活老师的岗位。还可以考虑委托职业学校培养一批专业厨师,充实食堂人员,实现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人员专业化。
(5)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力度,出台教育扶贫专项政策,鼓励其父母回乡创业就业。留守儿童问题归根结底是“城市化”的产物。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的农村发展,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建议专门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帮助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将其纳入产业扶贫重点对象,在方便就近就业创业方面尽可能给予政策和财政补贴倾斜和照顾,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和完整的童年,让平等的教育挽救一代农村儿童!
寄宿制学校建设调查报告2。教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推进这项民生工程的实施,全面抓好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CPPCC将此项工作列为今年的重要工作课题。10月中下旬,CPPCC调研组深入全县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实地考察学校设施和教学设备,并分别与教体局领导班子、镇领导、校委会成员和部分CPPCC委员进行座谈,就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进行调研。
一、全县中小学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情况
20XX年,全县共有公办学校106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9所,小学39所,幼儿园38所,其中民办幼儿园27所。在校学生46053人,其中高中518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830人,初中9746人,小学20857人,学前班3196人,幼儿园5239人,其中民办幼儿园2602人。在校学生人数较20xx年稳步增长。中小学寄宿生15157人,其中小学4845人,初中6388人,高中3505人,职业学校421人。全县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329496平方米,危房26982平方米。
全县中小学教职工2589人,其中专任教师243人。
20xx年农村中小学实施寄宿制以来,我县累计投入123万元,改善了63所寄宿制学校的教室、学生宿舍、厕所、操场、伙食中心等设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中小学面貌,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得到初步解决,为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二、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硬件设施不配套,这是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关键问题。
1,基础设施不足。大部分学校学生宿舍数量不足,部分学生仍在校外寄宿。特别是红春镇纪家沟小学的校舍,已经成为危房。学校租农民的房子上课,学生住在农民家里。高滩镇初级中学男生宿舍是一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三层教学楼。每个房间都有50多人,最大的房间有63人。许多学校宿舍没有配套的浴室、厕所和消防设施。柳镇中心学校没有教师宿舍,毛坝中学的一些教师也没有宿舍。高潭镇初级中学、广城镇中心小学、高桥镇中心小学、向阳镇香蕉学校供水设施不足,师生饮水困难。由于以上设施,无法满足师生正常生活需求。
2.生活设施不全。目前,虽然大部分学校都修复建设了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餐厅,但相关配套设施并没有跟上。常见的有食堂没食堂,有食堂没桌子,有学生小食堂多,有宿舍没床。一些学校有小操场,如襄阳和顾欢的九年制学校,体育课没有早操和课间练习。据统计,全县有中小学28所,总面积2520平方米,学校18所,总面积54100平方米,学校55所,总面积1670平方米,学校14所,总面积1050平方米,学生婴儿床33所。
3.教学设备需要改进。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没有音体美的教学设备,有的学校语言实验室、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形同虚设。全县58所中小学有550套配音形体美教学设备,其中音乐设备58套,美术设备120套,体育设备58套,63所中小学需增加图书320810册。要完善这些配套设备和图书,需要投入550万元。
(2)师资配置不均是制约寄宿制学校管理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存在着教师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学科教师不平衡等问题。第一,大部分寄宿制学校没有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比如校医、食堂管理员、学生宿舍管理员等。,而且大部分后勤管理工作都是由在职老师来做,让老师不堪重负,不堪重负。所以学生的健康安全是隐患,出现了个别案例。二是专业教师短缺。学校普遍反映英语、理化、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短缺。“教而不学,学而不教”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由于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一些学生表现出孤独、抑郁、狂躁等各种负面情绪和不健康行为,需要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引导。但所有学校都没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严重影响了师生的心理健康。目前,全县留守儿童18730人,其中小学12751人,初中5979人,均占全县中小学生的61%,个别学校留守学生超过80%。如何教育和管理留守学生,保障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为教师无法解决的精神压力。
缺乏资金是寄宿学校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