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验报告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把教材的课程内容变成实实在在的内容,变成教学活动中的自觉行动,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学习和思考。下面就用四年级(上册)的教材谈一些体会。
第一,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体验和理解数学
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很多都是建立数学表征和抽象数学概念的良好基础和材料。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去体验和理解数学,有助于学生用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概念,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在讲授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时,直线平行与相交两种位置关系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材呈现了城市的鸟瞰图,还有运动场、跑道、运动器材的照片,从中抽象出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交叉和平行现象,比如观察我们校园里的小路、跑道、仪器、铁门、栏杆、窗户、黑板、墙壁、桌椅、学习用品等等。当学生对平行度和垂直度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让他们观察生活,寻找相似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视角就开阔了,也活跃了,数学意识也就培养起来了。
教材在讲授第八单元“统计与可能”时,提供了十余个现实素材,如鼓手服装统计、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统计、上海空气质量统计、张家港农民人均年收入统计等。但是教材毕竟有限。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补充和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时效性的现实材料,使统计学习更能体现其必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如这个班的校服型号,这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自己家庭的收入,这个地区的耕地等统计数据,对学生来说都是真实生动的。学生有对统计的热情和渴望,有话要说,有感觉。
在讲授第九单元“数字的识别”时,学生要学习1亿以内的大数。这部分教学内容应该着重于理解数字的含义,为此,学生也应该在现实情境中认识数字。除了课本提供的材料,还应该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知识。例如,在2005年2月1日的《青岛日报》的报纸上,可以找到如下数字:青岛西海岸制造业将再添一个世界级项目,计划投资6543.8+07亿元,部分投资年加工钢材20-25万吨;青岛港1月吞吐量突破15万吨,向全年18万吨的目标迈进;据初步测算,2004年青岛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654.38+063.8亿元。青岛航空旅客吞吐量480.8万人次;青岛外贸进出口总额243.3亿元等等。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这类信息,让学生认识到大数在描述和表达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生产能力、经济状况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二,努力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教学中,有些教材提供的背景和材料与学生相距甚远,或者很难提供现实情境。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尝试创设一些现实情境,甚至模拟情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创造机会。
在讲授第三单元“混合经营”时,可以模拟一个小店的购物情境,让学生自己解决买三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需要多少钱。拿50块钱,买两盒彩笔,该拿回多少钱。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类似的问题,然后通过分析、归纳、交流、反思,得出“公式中有乘法、加减法,乘法要先算”。因为提供的是模拟的真实情境,学生有生活经验,有购物的经历,所以理解上一般没有问题。在教学单元7“问题解决策略”中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
第三,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发展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是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好方法。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学时,学生在三年级观察由两个、三个、四个相同的立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几何及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难度加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概念。“摆姿势看一看”是本单元最重要的学习活动。师生必须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习工具,在学生的“摆”和“看”的活动中了解三观与物体的关系。例如,在第47页的例子中,四个相同的立方体被放入一个对象中,添加另一个相同的立方体以保持前视图不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开放式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分组组织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分析、交流,发现规律,形成经验。因为学生经历了“做”的过程,所以有实践经验,理解深刻。在教学中,切不可不观察实物而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这违背了教材编写者的本意,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单元的整个教学离不开实际操作,这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单元8“统计与可能性”。其中,让学生体验事件的可能性均等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为了让学生从事件的可能性中认识到游戏设计的公平性,必须让他们进行实际的操作活动。你可以经历一个从“提问——猜测——操作(验证)——结论——分析——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体会。开展实践操作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关系,而且在教学中渗透了可能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材设计的三个实践和综合运用,即如何走远、认识自己、一亿有多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材料内容,让学生自己做活动。不能敷衍了事,白白浪费宝贵的课程资源。比如在如何滚远的教学中,提出问题后,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滚远的因素。学生可能会考虑高度、板的长度、夹角、材质质地、重量等方面,然后将问题锁定在斜坡与地面的夹角上。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猜测实验结果,进入实验活动(这是活动的主体)。实验活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学生和老师在小组活动中合作交流。实验活动结束后,进行反馈和沟通,并给出结论和适当的解释。学生非常有兴趣也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意识和探究能力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