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的教育怎么了?
县城的幼儿园分为两类,私立为主,公立为辅。然而,在大多数县城居民的心目中,教育才是王道。笔者所在的县城只有两所公办幼儿园,幼儿教育阶段稀缺的教育资源在县城显得尤为珍贵。这两所公立幼儿园每年的招生都要通过区域抽签才能获得入园资格。每年这个时候,各类家长都会动用自己所有的人力财力,为孩子争取一个公办幼儿园的入园资格。似乎对于这些不遗余力让孩子上公立幼儿园的家长来说,上公立幼儿园就像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肯定。
小学阶段,县城的学校以公办为主,但公办学校也因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校园硬件条件等因素分为三个档次。正是这种实质性的差异,小学教育入学难,班级规模大,时刻牵动着千千万万家长和教育管理者的神经。每一年,教育管理者都在努力改变教育资源的平衡,打破一校独大的局面。管理者想出的政策和规则,在县里的人网中不值一提。县里的家长每年都会一个个越过规则,突破政策,孩子还是会一个个进入超级大学。笔者所在县最好的小学数量已经超过6000所,平均每个班70到80人。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减轻了许多家庭的负担。初中对小学毕业生的全面接纳,也让很多学生能够完全在校园里度过青春期。因为初中面临升学压力,中考决定了你能不能上高中。给孩子初中选个好班,选个好老师,成了家长使用网络的关键期。身边的同事无一例外的在初一就开始去初中找哪个老师好,哪个老师的课考试多,然后在自己六年级毕业后的暑假把孩子送到好老师那里补课。就是为了进这个老师的班正式录取。
初中毕业是人生的一个小分水岭。有的孩子上高中,有的孩子进职校,有的孩子走向社会。所以,在这个小小的关键期做出的选择,会让孩子有不一样的人生,而县城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不懈努力,也让县城的职业教育面临着普遍的招生难、生源差的现象。在县城,生源流失是显而易见的。以前县中学的尖子生大多在县城上学,现在的尖子生大多去了地级市或者省会城市,留下来的尖子生大多是曾经的“中等生”。这叫大城市对小县城的“掐尖”。在作者居住的县有两所高中和一所职业学校。能上县城一中,是很多家长让孩子考上好大学的保障。正是这种固态思维,对于没有中考的学生家长来说,让孩子择校上一中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县城一中每年的择校费都是几万,而且额度有限,每年只有200到300个名额。一中每年暑假都会先公布具体的申请日期和具体的定价规则。所以每年一中申请择校资格的日子也是县里的大事。你会看到有的家长早上几点就来到一中门口开始排队,就是为了孩子能上一中,得到心目中考上好大学的保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特别感叹,在这个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时代,读书真的是千千万万父母的必经之路吗?
在县城,很多培训机构遍地开花,美术班、舞蹈班、口才班、书法班、钢琴班。良莠不齐,但还是吸引了不少焦虑的家长。快放学的时候,培训机构宣传单上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依然时时刻刻牵动着家长的神经。
作者总是感叹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意义是如此的狭隘。什么时候摆在孩子面前的唯一成功之路是“读书”?每当选择学校和老师的时候,都会让家长如此困扰。
教育怎么了?还是我们对教育的目的理解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