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嘴镇发展规划
城镇化的目标是建设基础设施一流的乡镇集镇,更好地聚集财富和人气,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2003年以来,该镇把集镇建设作为提升淮安东大门形象的途径。根据苏嘴镇的情况和下海移民的安置要求,聘请了浙江大学的6位专家学者,用两个月的时间对苏嘴集镇进行了科学规划。一是以309省道为轴线,从海上到食品站1.8 km路段,在苏嘴建设一条主要商业街,方便恢复贸易往来。主街12m宽,两侧2m绿化带与3m宽慢车道隔开,两侧4m宽彩砖人行道。街道中段以广场为中心,两侧是占地25亩的建材市场。北侧是商业集中区,所有电线杆都在地下。道路两旁完全竖起了路灯。目前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开发8栋商住楼,面积26,000m2。三线彩砖路、人行道、路灯、给排水、地下道路全面完成,绿化带、慢车道正在建设,集镇建设框架全面开启。截至目前,已建成四纵五横的主要街道铺面,新增居民420余人,人口654.38+0.2万。集镇正在全面恢复五大城市,即农产品交易市场,主要是家禽和蔬菜。生猪交易市场、建材市场、烟酒百货批发市场、粮食市场五大类,日交易额500万元以上,市场经纪人350余人。苏嘴小镇获江苏省唯一乡镇,列入国家发改委3000万元国债开发项目,拨付配套资金600万元。由于“三大目标”的科学制定和实施,该镇的社会文化事业超前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动力支柱,即“三年做一个全新的苏嘴”的人文精神。目前,苏嘴镇已经形成了遵纪守法、履行义务、文明进步、和谐相处的社会格局。小镇文化氛围很好,有有线电视网络,有一套人们喜闻乐见的“淮剧”频道,有藏书20万册的图书馆。每逢佳节倍思亲,农村田间地头活跃着两个自编自演的农村文化宣传队,镇上每逢重大活动就有三个。
目前,村民的受教育年限在不断提高。近年来,该镇不断提高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所有适龄儿童入学率为65,438+0,000%。全镇有两所初级中学,七所完全小学,十所1-3年级的小学,八所幼儿园。建立了可培训教育300人的成人学校、电化教育中心、9所农民科学学校和一所党校。村民大专以上学历890人,中高等学历4608人,初中学历65438人,小学学历5574人。平均学历9.06以上。
农业产业化目标
建设木业之乡、生猪加工之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成为农民致富的地方。苏嘴的农民有养猪和种植意杨的传统习惯。为实现生猪和木材产业深加工,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该镇近年来采用新的领导和组织思路,针对农民养殖加工习惯,因势利导。第一,加快形成生猪良性产业链。以招商引资为抓手,580万元引进生猪加工肉制品厂,年出栏生猪654.38+0.2万头,460万元引进浙江宜兴饲料集团投资的汇丰谷物饲料加工企业。通过企业+农户的形式,促进了生产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大本地黑猪的品种改良,彻底杜绝瘦肉型猪的养殖。在生猪协会的协调下,该镇采取了信用贷款与农户对接,饲料企业为农户提供全价饲料,产品企业以保护价收购农户屠宰的生猪的良性循环方式,实现了农户、公司、政府三方共赢。二是加快培育木材加工社区。该镇是意大利杨树之乡,现有面积8万多亩,每年新植面积5000多亩。是绿色覆盖率高,农民来钱最快的工业基地。以309省道为主线,在沙吉、唐横、建一村建立了三通一平的木材加工平台,建成了以容纳150板为主要特色的木材加工经济板块。目前,这个镇已经吸引了投资。从事木材加工的有3500多人,年产值8000万元,利税5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300元。三是加快引进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以木业和养猪业为重点,在培育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围绕两个产业进一步引进项目。主要在切片技术、中密度板加工、肠衣制品、猪鬃加工制品、绒毛制品、粮食加工等领域吸引外资。,并对木材工业中的技术、树叶、猪废料进行深加工,通过吸引外资企业加工农副产品来增加农民收入。该镇工业起步较晚,农业经济仍占一定比重。该镇不断优化农业结构调整。通过绿化和发展木业,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通过发展生猪产业链,人均增收150多元。该镇还组织培训劳动力,对外劳务输出1.2万余人次,农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加上农业农田和其他饲养加工收入1200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
以上三个方面是小镇近几年以及未来的大目标。同时,该镇干部通过转变职能,创新体制机制,对部门进行了大胆改革。
首先是制度创新。
通过市场化运作,重新划分工作机构,形成“五大公司”、“四个办公室”、“三个中心”
二是人员选择上的创新。
对镇直属21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公司77名工作人员实行双聘制。
三是目标评价的创新。
对12新增事业单位,建立了各自的目标考核体系,出台了对单位和个人的百分比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