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集团化办学的思考和建议

遵循路径,分组发展。

绵竹集团化办学我是这么想的。

一、我市义务教育实施集团化办学成为打造优质学校群体、缓解“择校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首选。

在镇江和南京,我们都看到和听到了中国教育最发达的江苏省通过行政命令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集团化办学激发和扩大了少数名校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打破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有效调动了区域内成员学校的相关教育资源,盘活了教师队伍,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管理一体化,促进了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办学效益的快速发展和学生的快速成长。学校周边房价飙升,就是办学效益好的最好例证。

随着“三高三地”新绵竹建设目标的响亮提出,我市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城镇化快速发展,绵竹教育也从高水平发展步入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段”。通过这次在江苏的考察,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扩大绵竹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集群、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缓解城市学校学位短缺问题、促进绵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正在绵竹试行的教育集团大西街小学、晏子小学实现了办学效益的提升,“1+4”教育联盟、名校长工作坊等非正式教育联盟对成员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充分说明加快推进绵竹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普及,是适应新形势、突破旧思维、实现新发展的必然首选。

第二,在实施集团化办学之初,首先要做好文化和制度的顶层设计,母校要做好文化引导,把自己的优秀文化传递给子校,但子校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保持自己的个性文化特色。

就绵竹义务教育学校而言,我们自己的义务教育其实做得很好,在全省还是很有名的。经过多年的积累,每个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一些学校之所以越来越弱,越来越难招到学生,其实和城市化进程有直接关系。因此,今后无论是城市学校牵头乡村学校,还是优质学校组织薄弱学校,一方面要牵头学校做好教育集团的整体顶层设计和文化打造,让母校的文化影响所在子校的文化,子校要在现有文化的基础上引入母校的文化,做好提档工作,激发学校新的文化活力,助推学校发展。但分校要保持原有的文化基础,不能完全接受母校文化。子校成熟到可以脱离母校,甚至成为母校组建新的教育集团。

第三,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要注意母校与分校之间的管理冲突,教师整合之间的冲突,要有相应的管理协调机制和协调措施来处理冲突。

名校带动弱校,母校带动分校,不仅是数量上的扩张,更是办学质量的提升。名校带动更多的名校,最终成为一批名校。也许最难最关键的是内涵管理的衔接、整合和优化。

母校内部、分校内部、母校与分校之间、分校与分校之间都存在利益冲突。组成办学团体,就是要扩大利益冲突,甚至增加新的利益冲突。如何控制利益冲突,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机制。在办学目标、文化融合、制度、管理分工、课程课堂体系、师资培训、考核与奖励、评价与晋升等方面都要有协调运作的良好实践。

第四,办好教育,用理想和情怀办好学校,把自己的教育理想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就没有办不好的学校。

万代红,南京富友西街小学教育集团的校长,是九所学校的校长。她的头上有太多的桂冠和荣誉,但她就是这样一位衣着朴素、平易近人、智慧高尚的校长。她不为治疗和福利而战。她毕生致力于教育。她决心服务、支持和成就儿童。她毕生致力于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教育集团分校方兴小学执行校长陈宁说,当她和同伴们来到这里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以前上班需要十分钟,现在需要一个多小时。至于待遇,每月补贴100多就行了。但最后陈校长还是坚持下来了,把方兴小学办得越来越好。

我觉得这里很多校长老师的精神境界已经超越了物质追求。他们是真正有教育情怀的人。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真正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其中。南京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党支部书记倪在介绍我们的时候说,对她影响最大的是找到了自己的角色。

她说:“我的每一份工作都是服务性的工作,但我尽力做到极致,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促进了我的职业发展,提高了我的水平。”

Nite的话给我的感触最深,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创业过程中完成的。我们不仅要找到自己的角色,更要明白角色的责任和价值。就算领导让我跑腿,也是成长的平台,有担当的价值。

第五,学校最终不能靠分数生存。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正道。

在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我们聆听了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人民教育家芮火才的办学理念分享。他对教师创新精神的培养让我深受感动。

自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目标提出以来,教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更高层次,十九大明确提出“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更有甚者,自从华为、5G等高科技领域被美国和西方封锁后,已经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中国人开始更多地思考教育的责任和方向。

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被陆续提到。谁来培养创新型学生,当然是老师。然而,缺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如何培养创新型学生?

最具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多不在教育岗位,所以国家和政府要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育岗位,让最具创新能力的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像我这样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更高层次、更系统的知识和能力培训,过早进入工作岗位,导致创新能力仍然欠缺。所以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就是我们,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整体来说在创新上是普通的,我们可能只能培养出普通的学生。

当然,我们应该尽力改变这种情况。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这取决于我们的再教育。一是教师要主动不断更新观念,不墨守成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人才观念,等等;第二,我们的老师应该不断学习。不学的老师是停滞不前的,不负责任的,培养不出创新型的学生。除了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还要多学习文学、哲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教师要精通,肚子里要有货,这样思想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争取到越来越多聪明的学生,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第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创新型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善于思考、乐于创新的学生。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三个问题需要理解。明白了方向,就有了行动的力量。

永远保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坚持教育会变得轻松,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