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一)在语言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口语和阅读课文中,思想教育和语言训练要融为一体,不能离开语言和文字的思想性,不能没有缺少思想性的语言和文字。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优美、有思想的文章。这些文章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的形象,或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应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选词造句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感受到文本中的具体情节,感觉到仿佛看到了那个人,听到了他的声音,感觉到仿佛置身于场景中,并深刻地制作出生动的形象。
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十里丞相》第一段,就描写了长安街两旁人们焦急等待周总理灵车的惨烈场景。“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对年轻夫妇,从人行道上挤下来,探出头来,看着一群满脸泪水的红领巾,抱着对方的肩膀,踮起脚尖,对视着。”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句子,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靠”、“靠”、“挤”、“探”、“踮起脚尖,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推敲,让他们思考这些句子表达了人们的什么思想,深刻体会作者的别出心裁,从人们的行动中体会人们的焦虑心情,从而理解“人民总理,人民的爱”的思想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发挥了文本的教育感染功能。
(2)在反复阅读中体验思想感情。
古人云:“夫以文表情辞,而读者以文入情,顺之求源,虽可表心。”也就是说,作者在写文章之前,已经吸收了生活中一定的思想内容,所以文章必须充满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的过程。作者字里行间透露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 * *音,能深深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例如,在《海之歌》一文中,有三句话:
1,我眼前是蓝天、白云、碧海,还有从东方升起的太阳。
2.船头溅起的浪花在唱着欢快的歌。
3.我们自己的石油钻井船,我仿佛听到大海在唱一首新歌。第一句描写了四种景色,蓝、白、绿、红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山水画,表现了作者是多么的快乐,所以要指导学生在朗读时用优美的语调读出作者的快乐感受;第二句是海浪在歌唱。海浪怎么会唱歌?其实是作者看到海港的繁华后,在心里欢快地歌唱。在这里,可以指导学生用欢快的语调朗读,仿佛在心里歌唱;第三句中的“我们”指的是中国,说以前中国没有石油钻井船,现在我们国家可以自己造了。这句话是想通过《海之歌》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在这里,老师可以用充满激情的语气引导学生阅读,表达自己的骄傲。因此,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来欣赏优美的句子,另一方面可以有意识地接受思想教育。
(三)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坚持正面启发和诱导,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在了解学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内心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影响和感染。比如《我的哥哥》这一课,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与“小萝卜头”进行比较。“萝卜头吃剩饭,住黑暗潮湿的监狱,穿破不了的衣服,用短得不能再短的笔写字。你呢?”让学生们想想自己像小萝卜头那么大的时候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对小萝卜头小小年纪就在监狱里非人的生活充满同情和激动。
学生们从痛恨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就被教育要有远大的理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第二,在作文教学中,抓住最佳时机,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精髓是“教学作文与教学生活的统一”。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理解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时机,自觉、自觉地站在育人的高度,这对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