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范文五篇(下)
教学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初步理解了周长的含义,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矩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电化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直观地总结矩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通过小组讨论获取知识,展示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和技能
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矩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矩形周长算法的理解。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老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漂亮可爱,吸引了很多同学的目光。一些学生忍不住进入花坛欣赏花草,这会破坏美丽的风景。所以我们学校打算在他周围放护栏。8块钱一米多少钱?怎么算?如果是方形花坛,你会数吗?(展示课件图片:长方形花坛的实物图片)(学生一起回答)
结果:我们需要先计算它的周长,然后乘以8,就是花的钱数。
情境引起兴趣并引出问题。
自主探索,归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应用,总结巩固。
老师: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算?好了,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题目: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第二,独立探究
(1)回忆(复习旧知识)
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看屏幕。谁知道它们的边缘有什么特征?周长是多少?(课件显示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举手回答)
结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一个圆围绕一个图形的长度就是周长。(老师板书: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试一试(探索新知识)
1,老师:学生能否用不同的方法在屏幕上计算出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展示课件: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合作)
查询结果:有三种方法。
(1)6+4+6+4=20(厘米)
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2.老师:同学们,哪种方法最简单?结论:(6+4)×2=20 (cm)最简单。
3.老师: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组讨论)(讨论结果后展示课件:长方形周长的公式)
讨论结果:“6”表示矩形的长度,“4”表示矩形的宽度,“2”
代表两条等长边和两条等宽边,“20”代表周长。
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老师把这个公式写在黑板上)。
(3)展示(拓展应用)
1,老师:我们学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屏幕上一个边靠墙边长8米的正方形院子的护栏周长能算出来吗?(课件动画演示)(小组合作讨论)
讨论结果:车场护栏周长=(8×4)—8=24 (m)。因为院子靠墙的一边没有护栏,所以要减去一边的长度。
2.老师:同学们,如果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图形,新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两个图形的周长之和吗?看大屏幕。你能计算出这两个正方形组成的边长为1 cm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课件动画演示)(小组讨论)
研究结果:长方形的长度为2厘米,宽度为1厘米。
周长为(2+1)x2=6(厘米)。学生应该明白,当两个图形放在一起时,新图形的周长不是两个图形的周长之和。
第三,汇总整理
1,周长是图形周围一个圆的长度。
2.矩形的周长=(长+宽)x2。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册范文《乘数中间带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究“一个数乘以0得0”。
2.通过对乘数中间月份乘法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可以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月份为0的乘法口算。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话: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三只小猫今天去钓鱼了。我们去看看他们有什么。
第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究“0乘以一个数是多少”
(1)展示小猫钓鱼场景图。
问:你从图片中获得了什么信息?你怎么看出来的?三只小猫抓了多少条鱼?
⑵学生自主制定和计算结果。
(3)问:可以重写乘法口诀吗?这个公式是什么意思?三个零加起来等于零。怎么重写乘法口诀?
(4)想一想:0×7=?8×0= ?老师总结:0和乘号是炸弹。谁遇到他们就等于0,所以我们说:0乘以任意数等于0,任意数乘以0等于0。让学生对你的同桌再说一遍。
点名回答。
问:你能说出几个类似的公式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探索乘数中间为0的乘法运算方法。
(1)展示看台地图。
问:这个看台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你怎麽知道?你能找出这个看台有多少座位吗?
⑵学生独立列计算。
(3)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学校体育馆里有多少座位?
分组讨论,谈谈估算方法。
(4)计算一下,有多少个座位?学生尝试使用垂直计算,并命名板。
5.课堂交流点评。
问:你是怎么得到产品的第0位数字的?和刚刚估计的结果接近吗?
[6]试试看:104×4。
第三,巩固与深化,应用与拓展
1,想想做1。
在书上计算,检查同桌的计算结果并改正。
2.考虑做2
在书中独立完成,完成后在群里交流修改。
3.考虑做3
自主检查,在书上修改,然后全班交流。在展台上展示书上习题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提问:你认为在乘数中间乘以0时最容易出现什么错误?如何避免这些错误?
4.想想做5
看图说,四个书架上各有几本书?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估计出四个书架上有多少本书吗?说说你估计的原因。
5.考虑做6
对话: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可以问什么问题?与小组中的学生交谈。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让他们选择问题并解决。
第四,对全班进行总结,加深理解
问:你今天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计算乘数中间为0的乘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动词 (verb的缩写)家庭作业
考虑做4
用0乘以任意数得到0对初三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难题,可以简化过程,加强结果让学生记忆。
0的乘法强调位数,顶鸡必须写在哪个位置。如果有0,必须加到这个位置的乘积上。
加强垂直对齐,将有利于正确计算。
苏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周末日的安排》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了24小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和24小时计时法的简单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做周末安排,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验24小时计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对策:结合具体生活情境。
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复习旧知识。
1和4点是下午()。
16: 00是下午()。
18: 30是()下午。
2.晚上8点睡觉,第二天6点起床。她睡了()小时。
第二,实践活动。
1.展示小华周末的生活安排。
2.学生分组讨论:你从小华的课表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问什么问题?
4.老师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做家务花了多少时间?做作业花了多长时间?在新华书店买书怎么样?
这个小组讨论并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启迪。
○白天14小时,晚上10小时睡眠。
午睡1小时10分钟。
○ 2小时学习,1小时30分钟航模制作。
买书1小时20分钟。
○运动和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钟。
○每餐花费半小时。
5.让学生说说小花这样安排的好处。或者你觉得他在哪里安排的好?好消息在哪里?
6.指导学生谈论如何安排周末:应该合理、科学、充实、有意义。
第三,那你会自己安排周末吗?
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学生自己制作:
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制作自己的周末。
2.制作完成后,让学生谈论他们的周末安排。有什么好的?你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一些特别安排的学生。
黑板设计:周末的安排
○白天14小时,晚上10小时睡眠。
午睡1小时10分钟。
○学习2小时,制作航模1小时30分钟。
买书1小时20分钟。
○运动和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钟。
○每餐花费半小时。
课前思考:
这个时间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自己的周末时间表。有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引导学生观察给定的周末作息时间表,要求学生利用作息时间表中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对24小时计时法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第二个层面,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借鉴课本上给出的周末作息时间表,制定自己的周末作息时间表,通过交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课后反思:
先复习一下学过的内容,为学生学习周末的安排积累一些计算方法。根据小华周末的生活,学生自己提出与本单元相关的数学,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且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有了小华的周末安排的启示,同学们在安排自己的时候,可以合理科学的安排自己的周末。我也能根据表格给出信息,提出很多数学问题并计算出来,但是计算时间还不是那么熟练,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在计算经过的时间方面,学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虽然我们在课堂上多次交换方法,但是每个学生都有一次互动交流知识的机会,也可以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提高自己计算经过时间的能力。但由于自身生活经历的限制,两者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可能学生对这种相对抽象的知识比较陌生,但不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觉得难度在降低,逐渐接受这种知识。
课后反思:
这部分是全单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明确知识要点,巩固知识点,熟练运用计算方法。对于前两个问题,同学们基本都能用自己的计算方法独立回答,但还是能看出个体差异。在小华周末安排可以问的最后一道数学题中,学生基本可以按照前两道题的方式问出不同的数学题,并且可以独立回答。学生自己制定周末作息时间并不难,因为小华的案例以前就有过。但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能真正灵活运用。
课后反思:
这门课的安排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首先展示小华的周末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不仅复习了24小时计时法,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时间表,体验24小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后反思:
通过小华一天周末的安排,该班进一步熟练了普通计时和24小时计时之间的转换,巩固了学生计算简单时间的方法和技巧。在理解层面上,简单的24小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换还可以,但是一旦和生活联系起来,稍微复杂一点的时候,尤其是涉及到时间跨度两天的计算的时候,学生的情况就不那么理想了。毕竟他们的人生阅历还很少。基于这种情况,在引导学生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小时计时法之间联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答案千差万别,所以教师必须,或者只能预测学生的各种可能现象,而根本无法设计学生的答案,同时根据学生的答案及时调整,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下不断修正解题策略,最终达到* * *识。
Sisu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册范文《简单时间计算》
教学目标:
1.利用所学的24小时计时法和对生活中流逝时间的感受,探索一种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使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验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耗时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
算算从几分钟到几分钟过去了多少分钟。
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一个情景,激发对介绍的兴趣
1,对话:孩子们,你们喜欢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在星期天都玩得很开心!明明也有一个快乐的星期天。让我们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显示明星期日的时间表。
7: 10-7: 30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早锻炼;
8:30-9:00吃早餐;
9: 00-11: 00看书写作业。
3.刚才看了明明周日的时间表,你知道了什么?你怎麽知道?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想办法
1,对话:小明周日做了很多事情。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花了多长时间吗?从每组中选择两件事,并计算他们花了多少时间。
(1)小组学习。
(2)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提问顺序计算学习时间。计算从整点到整点经过的时间。
(1)学生尽量把9: 00到11: 00的时间用来练习阅读和做作业。
(2) AC计算方法:11 -9 =2小时。
3.经过的时间是几十分钟。
(1)明明从7: 40到8: 20做早操用了多长时间?给我看看线条画。
老师:7: 00-8: 00和8: 00-9: 00之间有6个方块,每个方块代表10分钟。两条线段底部的箭头分别表示晨练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线段图的彩色部分表示晨练的时间。说话:看图。从7: 40到8: 00过了多少分钟?(20分钟)从8: 00到8: 20过去了多少时间?所以一个* * *,多少分钟过去了。(20+20=40分)小朋友,每天坚持锻炼几十分钟,身体会很棒的。
(2)是否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计算早操的时间?(7: 40到8: 40用了一个小时,减去多出来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从7: 20到8: 20用了1个小时,减去多出来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搞清楚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需要做几十分钟的事情。
你能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明明做这些事情用了多少分钟吗?怎么算的?
第三,综合练习巩固和深化
1,想想做1:图书馆的借阅时间。你知道每天从图书馆借书需要多长时间吗?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和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在黑板上写字。
2.想想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与全班的交流。
3.想想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想想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课堂交流(让学生谈论如何计算)
5.想想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总结计算诱导时间的一般方法。
第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技能?
2.似乎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意识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想知道关于时间的其他事情吗?让学生阅读书的第55页上的“你知道吗”。
老师:你还知道其他关于时间的事情吗?(学生提问)其实关于时间的知识很多。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从课外书、电视、网络上收集更多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关于时间的知识。
(2)用24小时计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日程。
4.展示本节课的上课时间和上课时间,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计算上课时间。
乌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册范文《三数乘一数笔法》
教学目标:通过类比,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计算过程中的连续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
小明家离小花家23米,娜娜家到小花家的距离是小明家到小花家的4倍。娜娜家离小花家有多远?
学生列计算(垂直列)
说说计算过程吧。
第二,新拨款
小华从家跑到体育场要花4分钟,大学生从家骑自行车到体育场要花4分钟。
小华每分钟跑152米,而盛达每分钟跑248米。(展示主题图)
小华的家离体育场有几米?
学生配方
你会计算吗?写算。
说说计算过程
老师:我应该在上百个产品上写什么?为什么?
参考2-3个同学说说计算过程。
试一试
盛达的家离体育场有多远?
学生独立完成
命名董事会并组织交流
第三,练习。
1,垂直计算
131×7612×83×4934×541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2.计算并查看乘积的位数。
⑴261×38×123
⑵621×38×312
你发现了什么?
3.教科书第73页的问题5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4.去年,896条鱼苗被放生。今年投放的鱼苗数量是去年的两倍。今年放了多少鱼苗?
它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有什么问题/
怎么问?
学生说方法和计算过程?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你以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