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与家族兴旺】家风家训
?阎家训之书影
■冯祖义
摘要
一个家庭或家族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和文化风格,由众多的家训(包括家庭规范、家训、家规、家法)所规范,必然会形成家风,家风的践行又反过来丰富家训,所以家训和家风是一种格式化的组织和具体践行的关系。
在严后人的具体实践中,家训也证明了家训在规范一个家族的家风乃至学风,保证其在时代中的流传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古代教育百科全书
今天说到家训或者家风,就不要提《颜家训》了。《颜家训》对我们新时期建立良好的家训和家风有什么帮助,我们要从这个家庭做起。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531-590年后),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于随金元皇帝南下的宗室世家。在颜之推的前九代,包括东晋、宋、齐、梁,南北朝动荡的社会给他们的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严的《家训》因其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贡献而为后人所称道。比如关于家庭教育的讨论,被教育史学家认为可以与西方的夸美纽斯(1592-1670)相媲美,但要早近千年。颜家训***20条,不仅包括家庭教育(包括胎教、父母兄弟的家庭伦理),还包括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包括处世之道、交友之道、养生之道等。)、职业教育(包括理想职业的选择、各类人才的培养等。),学习目标和方法的培养,独特家风的传承。堪称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经验、方法的百科全书。
2
中国家训的始祖
严的家训早在宋代就赢得了很高的赞誉。陈注《知斋》曰:“古今家训皆以此。”明代李慎坡《庭杂记》也说:“六朝颜之推中家法最正,传世最远。”为什么颜之推的“家法最正”,被后人称为“祖宗”?这是由颜家训的内容决定的。
《颜氏家训》一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首先,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并从家庭延伸到社会。颜之推认为,当婴儿知道要哭的时候,就应该引导他“认识人的颜色,认识人的情绪,然后再补课。”再进一步,教育要超前,这就是“胎教”。胎教早在周朝就有了,但始于《颜氏家训》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位。婴儿期的教育就像新婚妻子第一次进家门。“初来乍到,教妻教子”不容忽视。颜之推把夫妻、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称为“三德”。只有对父亲孝顺,对兄弟朋友恭敬,对丈夫顺从,才能维持家庭和睦。对于管理家庭,他提出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说“糯米汤是棕色的,我自己来做。”他特别反对买卖婚姻,看不起北齐贵族妇女为丈夫和儿子盛装出门“辩讼有功,请请”,走后门,甚至“为儿子寻官,为丈夫诉苦”。家庭经营好了,就会向社会蔓延,社会上的优良习俗需要从高层做起,从第一个(前辈)做起。这就是“风化”。“天气预报员,从上到下走,从一开始就适用于后者。”强调上级和前辈在推动社会道德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要提倡“礼为教本”,以忠、孝、仁为人生准则,做实事而不是贪图名利。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讲礼的社会,所以礼是教育后代的根本。颜之推心目中的“礼”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要“养亲”,即孝敬赡养长辈;二是要“侍奉君主”,忠于君主,“危难之时舍身,不忘忠言”,目的是“利国”,爱国在其中;第三,“不骄不躁”,要“收敛内敛”,对人要恭敬敬,对自己要谦虚内敛;第四,“不要吝啬”,“重义轻财,少点自私,少点好色”;第五,“勿以暴制暴”、“尊贤容众”、“小心自己”;6.不要“畏首畏尾”,“不辜负生命的命令,坚强挺拔,坚定自己的言语,不求回报地去寻求幸福”,在危险的时刻,勇敢无畏地去努力。颜之推的“礼为教之本”既讲礼本身,又讲实践。他用一句话告诫后人:“积财不如薄技”,说明“父兄不能总靠,国家也不能总护”,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第三,努力学习,建立终身学习习惯;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实践,不能相信“听”;你身边有智慧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当老师。颜家训特别列出勉学,以古今勤学故事勉励后人。他总结了一句话:“子学者,如朝霞之光,老学者,如烛光夜行。”学习永远不会太晚。颜之推提出,要善于向身边的先贤、有专长的长辈、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颜之推说“农与商、奴与渔、屠夫与牛羊贩”都是高级,都可以当老师。南北朝是一个等级社会,颜之推以能人为师的观点是进步的。
第四,保持颜氏家风,代代相传。颜之推作为南北朝时期的贵族家庭,深感维护家风的重要性。在《颜家训》的前后篇中,他反复强调写家训的目的是为了“收拾门户”,是为了向后人交代“家业”。所以他要求后人按照儒家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来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做一个“标准”的人,还要写一篇“标准”的文章,决不能陷入“轻浮”的境地。
颜家训的写法也很有特色。颜之推往往以儒家经典、谚语、名句为切入点,以孔子、孟子、周公等先贤为典范,以当代人、颜家亲戚甚至自己亲眼目睹的故事为例,达到说服的效果。众多的家训、家训、家训、格言都继承了颜的家训,形成了中国家训的庞大体系。
三
颜氏家族三个世纪的辉煌
在严后人的具体实践中,家训也证明了家训在规范一个家族的家风乃至学风,保证其在时代中的流传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颜之推本人是南北朝时期的大学者。《隋书经集志》、《旧唐集志》和《新文志》都记载了他的许多著作,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古籍校勘学,但只有《颜氏家训》和少数单篇文章留存下来。就《颜氏家训》而言,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当代历史学家范文澜这样称赞颜之推:“他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学问、最有思想的学者...当时他几乎研究了所有大大小小的知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颜家训》二十条就是这些意见的记录。”
颜之推的期望没有落空,他的后代都继承了家学。颜之推的长子颜,隋朝时在东宫做学士,初唐时在秦王府参军。颜之推文集(包括颜家训)就是他编的。次子颜承初继承颜之推在音韵学方面的成就,写了《礼俗简史》。三子严友钦在唐武德年间被任命为连州、鄂州刺史。他对《汉书》有独到的见解,著有《汉书·绝艺》,其知识由侄儿颜师古继承。
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多次告诫后代要遵守儒家的忠孝仁义,颜氏后人纷纷效仿,其中以颜杲卿(692-756)和颜真卿(709-785)最为著名。闫亮是他的堂兄弟。唐朝安史之乱初,颜杲卿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真卿任平原(今山东西部)太守。安史之乱平定后,颜真卿出任官臣,太子姓,陆县创建人。他在三个朝代(苏宗、代宗和德宗)任职。德宗做诸侯国时,奉命去李希烈,节度使在汝州和河南淮西。李是藩镇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想当皇帝。李就这样逼着颜真卿反抗唐朝。颜真卿怒喝一声,“你知道安禄山被骂,死者颜高卿几乎是我的兄弟。我八十岁了,我知道如何守节,如何死。我怎么会被你们这一代诱惑呢?”李希烈还在颜真卿住处挖了一个大坑,想杀了它。颜真卿坦言,何苦呢?用剑就行了。颜真卿最终在蔡州被李希烈所杀。
颜之推后代在安史之乱这个特殊时代所表现出来的忠、孝、节、义,是颜家风的最好体现。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非常重视后代文化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他本人书法很好,说“我是门业出身,对性很有好感。我看了不少书法,但玩得还挺好的。”他最看重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不仅收藏,而且多方面研究。他要求后人“注意真草书的痕迹”。
颜氏家族对书法的重视,最终在颜真卿身上产生了奇迹。颜真卿是初学褚遂良书法的,后来又从张旭那里得到了笔法。他的正楷端正苍劲,行书苍劲,很像他。中国书法在颜真卿身上大放异彩,他的《颜体》至今仍被视为正宗书法。他的手迹,如多宝塔碑、麻姑仙坛、严碑、严家庙碑等,都是书法史上的瑰宝。
南北朝至中唐时期,颜之推本人及其后代出现了一流的学者、书法家,也出现了被后人称道的忠臣、义士。从时间上看,他的家族企业和家风辉煌了三个世纪(6-8世纪)。
四
好的家风和好的国风是分不开的。
《颜氏家训》及其确立的家风和传承,对后人有很大启发。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和家庭传统的国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老的儒家格言。《颜氏家训》曰:“治家之阔与猛,亦同于国。”这是事实。一个家庭或家族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和文化风格,由众多的家训(包括家庭规范、家训、家规、家法)所规范,必然会形成家风,家风的践行又反过来丰富家训,所以家训和家风是一种格式化的组织和具体践行的关系。两者都是通过“教育”,也就是家庭教育来完成的。通过颜家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家训在家风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好的家风离不开好的国风,历代学者都重视家训的撰写。明清以后,各地陆续编纂家谱。一个族谱必须有家训或者家训,“族谱必须包含家训”成了套路。一份族谱还说:“族谱罗列家训、家法、庭训,建立宗法制度,实行中国法律。”(康熙潜山吴氏族谱)后人称严为“最正家风”,所谓“正”指的就是这个。家训可以起到延伸国法的作用。
包括颜氏家训在内的各种家训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历代家训都体现了时代的价值观和需求。也有很多时代的局限性,自然应该摒弃。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到今天的家训家风中,仍然需要我们深思。
(作者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