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哪些方面?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包括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管理。

自我评估就是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不自卑不自大,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这是前提。

自我提升就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有克服缺点和不足的愿望和勇气。

在这两个基础上,自我管理是通过自我约束来完成的,也就是强迫自己去改变,形成长效机制,并内化。

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很大程度上需要外力的作用。内心的渴望和勇气加上外力的监督和监管,真的能形成习惯。这是我们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自我管理意识的建立要从小开始。

自我管理的能力来源于一种本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但是,随着成长环境的变化,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其中父母的溺爱和包办代替会让这种本能消失。

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行动,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规划。所以首先要从小加强引导自我管理。有鉴于此,要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和积极配合。

一方面,我们应该教育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独立性。我在晨会和班会上提倡“做自己的事”,举办各种小比赛,激发兴趣,强化意识。

另一方面,要珍惜学生自我管理的热情,经常巩固成绩。一般来说,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他们愿意遵守纪律,配合老师的工作,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当,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第二,创建管理制度,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帮助、自我约束的管理氛围

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就要让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被管理的人,又是管理者,从而达到“为不管而管理”的目的。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我从两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

正确的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主导地位,并得到多数人赞同的正确意见和主张。是班主任教育,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班集体建设之初营造积极、乐观、健康的舆论氛围,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律和自我管理意识。

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主要抓“四个环节”:一是全面促进习惯养成。好习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小学是各种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所以要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打好人生基础。二是厘清是非观念。让学生知道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通过师生专题讨论、墙报、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公私观、荣辱观、劳动观,使学生初步具备判断是非、辨别美丑、开拓进取的能力和素养;三是以身作则。班干部是教师的代言人、管理者、开拓者和榜样。他们经常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充分发挥班干部的领导作用。四是转化后进生。后进生其实各方面表现都不差,只是表现有点不一样。这些学生往往很聪明,在某些方面能力突出,很有号召力。如果能够成功转化,他们将在班级工作中表现出色,影响一大批愿意被他们牵着鼻子走、通常在是非面前摇摆不定的学生,有效加强正确舆论的教育和约束力。

2.引入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积极性。

正是这种无声无形的管理和鼓励,通过在班级中引入考核机制,让学生民主评价班干部,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形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在这种氛围中,班级管理通过一种示范和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制度、自己与自己进行比较和对比,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第三,巩固成果,扩大成果

自我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行为,更大程度上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所以,父母的配合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行为保持一致,从而巩固训练成果,而且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反过来也会促进学校的自我管理。因此,我经常在课后主动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鼓励学生获得更多培养独立性的机会,这样既保证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影响的一致性,又能更好地落实班级管理机制:

1.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会上邀请优秀老师讲课或请家长谈教育经验,让家庭和学校都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以后的教育有的放矢。如果您对公共邮箱的建立有什么建议或意见,或者不方便当面交流,可以在公共邮箱中留言,以便彼此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

2.定期进行专项反馈。

班干部是我的得力助手。“分组管理制”的实施,在学生中掀起了学习、纪律、意识的热潮...也极大的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让一些懒惰的孩子行动起来,可谓优秀。在他们的工作中,有一个我认为值得推广的做法,“周反馈表”(这个表由组长和家长每周填写一次,一方面向队员的家长汇报自己这一周在各科学到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绩;另一方面反映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底栏由家长填写)。在书面交流中,组长加强了自己的管理能力、自控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不易...在实际体验中,他真的觉得“付出”永远比“索取”更幸福。家长们也深感震惊:从沟通语言、字迹等方面发现了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改善了与孩子的沟通。

第四,从自我管理到班级管理

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是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的需要,也是班级管理的需要。

让所有学生都有主人翁责任感,意识到自己是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各种管理活动中,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集体自我管理组织,体现管理的主体性。

1.给学生管理空间,让大部分学生拥有管理权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集体管理,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的班干部队伍。具体做法是:学生民主选举班委,班委民主选举班长。然后由班长组织班委会议,制定班干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向全班公布,全班讨论通过。班干部的工作,由全班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主任只是一个异地辅导员。

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但这个组织不能是静态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管理培训的机会。值日班长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临时监督人。每六个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临时班委,负责这个星期班级的日常事务。其中一个学生一直负责,是周班长,其他五个学生负责分工。这种形式为大家参与班级自我管理提供了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个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律性和主人翁意识。

2.建立一个有能力的团队,让人们做小事。

建立让每个学生都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组织。班内建立小组合同制,形成上有中队,下有小组的管理网络。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元化的小组,如学习监督小组、纪律监督小组、卫生监督小组等。这些小组吸收了所有的学生,每个小组都不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让班里每个人都有责任,都有负担。既是管理者,又是参与者,更是被管理的、合作的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事做”。管理和被管理相结合,提高了每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参与度,使他们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他们不仅能管理别人,也能有意识地管理自己。这些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管理方法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提高了班级的工作效率。

成年人的一个习惯,21天就可以形成并巩固,但是小学生的可塑性太大,会有很大的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真正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做好培养合格公民的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