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教学是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通过教学传授的是社会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模式、图式、一般原则和标准。这是一个一般的叙述,侧重于教学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问题或知识体系,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转化和迁移能力。这是一个关注学生发展的故事。无论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建构的数学教学理论,还是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创造精神的展示的数学教学理论,都必须研究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数学教学的原则、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发展,探索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及其统一性。特别是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着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发展的过程。”这里强调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这对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具有重要意义。一、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要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健康发展。数学活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1.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简单来说,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维。数学活动不是普通的活动,而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相关数学结论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实在是指他们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当孩子通过模仿学习数数的时候,当他们把两组具体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加法定律的时候,这本质上就是一个数学过程。2.数学活动是学生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的活动。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指学生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文本)和教师互动,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在学习数学,学生应该成为积极探索知识的“建设者”,而不仅仅是模仿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上。不理解学生可以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不把学生的教学作为主体,就不会有好的结果。事实上,教师的教学总是需要学生来体现和实施的,学生在吸收、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数学老师讲得再好,也往往会出现“老师讲完了,学生还是不会”的现象,这恰恰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学应该在引导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中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教学工作的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第二,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数学教学是师生围绕数学教材的“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不可分离的,教学需要“交流”和“合作”。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只强调知识或技能的传递,强调教师对教学的控制,强调学生的接受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和接受,学生基本上是听、记、练、再现老师所教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如何准确地向学生解释知识和结论。只要学生专心听讲,记下老师说的话,准确地回答试卷,他们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听,“听”和“练”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说,传统课堂没有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动态对话,对话包括知识和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师生正是通过这种对话和交流,实现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正因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对相关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和思考的学习过程,所以学生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测、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教师在发挥组织和指导作用的同时,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好朋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管理者。教师的这些作用至少可以在下面的活动中体现出来。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是一个鼓励者和鼓舞者;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当学习到一定阶段,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复习和反思。二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起到“解惑”的作用;教师要鼓励不同的观点,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应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再次,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包括情感环境、思维环境和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解题指导者”;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捕捉”彼此的想法,他们有积极的互动。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思考:“你怎么知道这个结果?”而不是只要求学生模仿和记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实际出发点,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真正起到引路人的作用。第三,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些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数学教学要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数学思维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教师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如归纳、类比、猜想和演示。使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事实对数学进行推测和解释,形成“以证据推理”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能够理解他人的思维模式和推理过程,并与他人交流。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体现在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上。数学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特殊任务。数学素养具有时代特征,其内容应与时俱进,因时而变。100年前,掌握算术技能就足以被认为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但今天对数学素养的要求与过去大不相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运算技能的重要性和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一些数学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作为一个有数学素养的人,不仅要懂得计算,还要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比如阅读和处理数据和信息。2.教学过程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在教学中,教师自身也有所发展。数学教学实践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不断反思和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创造性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一方面,教学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因为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身心的全面充分发展,而人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充分了解这一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教学是一门艺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人,这就决定了教学要涉及人的情感、精神和价值观。教学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认知、情感、价值观上的冲突。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实践,深化对数学规律的认识,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标准》的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新的舞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让一大批教师成长起来。新课程也对教师的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中,教师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发生变化,这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工作越来越找不到普适的模式。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反思和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才能发展。此外,数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机械执行课本的过程,而是师生从实际出发,利用更广泛的课程资源,共同开发和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课程呼唤创造型教师,新时代也将造就大批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