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预习数学

预习一般是指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但初来乍到预习的学生缺乏具体的练习和方法指导。数学预习和语文预习不一样。语文课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都有固定的预习内容,比如熟悉单词,阅读课文等等。数学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概念课、计算课和运算课,不同的学习内容要用不同的方式预习。因此,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预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各种知识的预习方法。

1,数学概念课程预习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无疑是最重要的,概念不清,一切皆有可能。但这个重点恰恰是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很多孩子的抽象思维很差。小学生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并不容易,需要加强课前准备。

(1)通读内容,了解主要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阅读新课的基础上,画出并圈出知识要点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和结论画图圈出,使新课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预习不是浏览课本。对于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应鼓励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来理解知识。但是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所以需要标注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也是预习的关键。学习从思考开始,思考从疑问开始,预习就是发现疑问的过程。因为有问题,学生学习新课程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2)认真阅读内容,了解主要数学知识。

例如,理解概念。数学概念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当然可以从身边找到这些概念的原型。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概念。比如课本上关于钝角的理解只有一句话: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钝角。这是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

b、动手实践感受概念。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预习时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的认识”的预习中,我指导学生在身边找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如火柴盒、魔方、药盒、数学课本等。,并让学生数一数,用手摸摸这些物体的面,让他们有一个感性的体验,再做进一步的区别。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也能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c、巧用对比分析关系。在数学学习中,以及在预习中,对比是一种非常重要且经常使用的学习方法。比如,在预习对长方体和长方体的理解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又如,在预习对除法的理解时,引导学生对比除法和乘法。运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还能揭示新旧知识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中国网。

2.数学计算课程预习

数学以数命名,数的计算自然成为数学课上的重头戏。虽然计算课需要掌握的知识没有概念课那么抽象,但是知道为什么也不是那么简单。所以要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对计算方法有初步的了解,这样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为什么。

(1)理解示例

教师要相信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学习新知识要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计算方法在计算课程的安排上都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为学生预习提供了平台。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这些方法。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学得更深更广。

(2)尝试练习

新教材往往在计算课上创设一种情境,以其中一种情境为例,其余情境则为学生提供尝试和练习的机会。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或缺的过程。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所以学生应该通过做习题或解决简单问题来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新知识的问题,从而抓住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

[13]数学运算课预习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仅要知道为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学生只有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道为什么,必然要自己去做,自己去尝试,这就使得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上,动手操作的内容更多了。那么,对于这样的数学知识,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比如在教测量的时候,学生会有意识地通过看书来准备一把尺子。再比如,有些运算活动需要在课外进行,比如教统计学,需要学生统计家里一个月的开销。这时候我们可以作为预习,让他们在课前完成。

总之,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这已经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是教课本,而是用课本教;而不是单纯的学习课本,要把课本当成引子,当成素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选择和加工。所以,每一个有自己经历和背景的学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可以作为课堂交流的素材,也可以作为课前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的调查、收集的材料等,联系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实践活动的素材。,这些都是课堂上独一无二的课程资源,会让课堂教学充实而充实,会让课堂交流充实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