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数学学困生实施分层教学
第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分层教学的前提。
人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的,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同样,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的弟子有3000人,圣贤72人。他们还学诗、学书、学礼、学乐,文笔忠实,只是程度和能力不同。他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典范。在教学中,我们也大力提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个体发展,促进他们的个体成长。就像现在每个班都有几个“学困生”
学困生的出现,就像是在一个和谐的乐章中奏出了不和谐的音符。不和谐的音符可以修改去掉,但学困生不能扔掉。他们需要老师的关注。由于他们在智力、知识结构、心理素质、情感等方面都不同于优秀学生,如果教师对所有学生都是单一的、高要求的对待,势必会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摇他们本已脆弱的信心,他们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层教学的效率
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可见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感兴趣,他就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知觉,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并能在与之相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倦。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因素。也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分层学习的效果。根据我们对我校学困生的调查,并不是学生不想学。90.7%的人想学好,但是学起来很难。学习困难的一大原因是面对不理想的成绩缺乏学习兴趣(调查中70.4%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学困生”
学习效率。
三,通过分层教学促进学困生发展的具体措施
自从我们学校开展了《小学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以来,我在教学中更加自觉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尊重个性发展,允许落后。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发挥学习潜能,目标明确、恰当,教学效率比不分层的学生更高。有些学困生受到老师的关心,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进步很快,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分层学习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是学困生学习困难、没有目标或目标过高的重要原因。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制定适当的、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强、学习优秀的学生,目标是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习难度,拓展学习内容,鼓励自主学习。中等生的目标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部基本要求。对学困生的目标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甚至可以适当降低。对于这些学生,不仅要重点抓基础,还要要求他们循序渐进,循序渐进。而且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设定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一个学期),要经常检查这个目标,及时修改。一旦发现对他们来说定的太高或太低,我们会帮他们一一修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初始阶段,给学困生设定的目标不能太高,让他们体会到实现目标的成功和成功带来的喜悦。
以前班里的组长在检查那些学困生的背书的时候,经常会怒气冲冲地来找我,跟我说:“老师,我让他们背书,他们要么躲着,要么根本不背……”的确,背书是这些学困生最头疼的事情。我们做什么呢后来我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我要求反应快、记忆力好、学习踏实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背书;对于学困生,我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规定。比如给他们延长完成签注的时间;或者让其他同学一次性背完内容,到了这里就降低要求,多背几次。这样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就减轻了,背的更有精神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监督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可见,学习目标的分层可以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觉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跳着够着”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也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升。
2.学习内容的分层
孔子有句话:“人之上,亦可论之。”:中国人下面,不能口头说。“也就是说,老师要根据学者的资质来教,然后教出来的东西,学者就容易接受了。在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分类后,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让分层教学流于形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掌握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只是为了理解等等。,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照顾学困生,让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一些难题。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如读写单词、朗读课文、回答全文中几个自然段落等。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和欣赏学困生,消除他们的胆怯和自卑心理。同样,您可以使用
“你能行”的心理暗示间接调动了差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重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3.教学方法的分层
(1)在教学中,要根据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在自己的心目中把学困生划分为多个层次,合理控制教学进度,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降低难度和坡度,循序渐进,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生成。
学习兴趣。比如在新课中,对知识点少发挥,多深化,让他们也能踏入新知识的门槛。
(2)根据学困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实践检验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深度,让他们觉得自己跟得上教学进度。比如讲重点内容的时候,要放慢语速,尽量重复一两遍;在让他们回答问题之前,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诱导他们积极思考。及时纠正学困生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和答疑。
(3)分组教学。分组的时候要把他们分到各个组,有优劣,有优劣。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尽量设计几个合作交流的环节,让学困生在小组交流中得到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代表群体发表意见,激发学困生的表达欲望,产生内驱力,使大脑保持兴奋状态。
4.分层评价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课堂教学提倡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效果,评价也是如此。我们要求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每个人都要发展。但是学生基础不一样,学习语文的过程也会不一样,这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以不同的起点为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评价。这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一个学生的水平,而是从发展的角度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通过鼓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我们分层评价的具体方法是: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评价,肯定他们的一点点进步,让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在原有基础上努力提高;对于中专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找出差距,指出努力方向,督促积极向上;对于尖子生,要采取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督促他们谦虚、严谨、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进步明显的同学要提高一个层次,对退步的同学要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要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教学起点,适应自身发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比如,对于同一个答案,学困生和资优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前者应该得到更多的肯定。再比如作文。前者如果通顺流畅,错别字少,可以给一个“优秀”。在此基础上,后者如果中心突出,遣词造句准确,可以给一个“优”。这样,学生可以从老师的鼓励中看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不断尝试进步,体验成功,充分发现自己,从而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
5.
工作设计分层
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作业设计”直指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的常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窗口。但是,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过于统一,只有统一作业,没有分层作业设计。事实上,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些作业高不可攀,“不能吃”;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则是轻而易举,即“吃不饱”。所以在设计作业时,既有统一大小的基本作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也有因人而异的作业。让学习好的同学觉得难,觉得有趣;让学困生觉得自己可以用脑子解决,增强信心。随着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难度逐渐增加。这种层层布置作业的方法,也是一种“鞭策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战胜自己,面对困难,不畏艰难,不断进步。有些学困生还会有意识地攻难题目。
批改时,要优先考虑“学困生”的作业,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个别辅导方法。我们不仅要在面谈时注意作业的结果,
更注重思考的过程;如果发现他们作业中有错误,不要先打错字,而是面对面的指出思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自我纠正。
当你找到正确的号码时,核对一下号码。这样,“学困生”就有了“我不傻”、“我能行”的情感体验,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个体优势,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既能满足尖子生的求知欲,又能让他们“吃饱”;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自信心,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每天学有所成,让他们“有饭吃”,有效解决学困生的学习困难,促进学困生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