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分析】安徽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本文结合教育实践,总结了目前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有所帮助。

一、存在的问题

首先,观念上,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还是把分数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采取的根据学生成绩给老师排名的措施也给老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社会上,父母的压力很大。受当前环境的影响,他们表现出对成绩的高度渴望。家长的需求是假期禁止各种补课的最大障碍。

其次,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中,存在学校制定的奖励办法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脱节的现象。从理论上讲,学校对教师的激励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奖励方式要服务于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综合评价学生素质。但是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的奖励办法,或者奖励方式过于简单,仍然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实施奖惩。这直接影响到老师对学生的奖惩。

由此产生了三种现象:一是奖励多,物质奖励少。虽然证书上明确写着“以资鼓励”,但一般是没有“资”的。有“禀赋”鼓励的时候,还是考试成绩发的时候。我的意思不是强调必须在物质上鼓励学生,而是我们的奖励还是集中在成绩的标准上;第二,班里的各种奖励都是用成绩换来的,用考试成绩换来的评价等级,用考试成绩换来的其他各种奖励。这还是体现了成绩决定一切的思维;第三,除了成绩,对学生其他亮点的奖励很少。在这方面,宁津中学做了更积极的探索。他们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奖励那些有闪光点的同学。工作好的被评为劳动之星,勤奋的被评为勤奋之星,唱歌好的被评为文艺之星。“星”的种类很多,优点也很多,可谓“群星闪耀”。学校改变了传统的先设荣誉称号再按标准评定的模式,而是采取根据学生的闪光点拟定称号的方式来肯定学生的优点。这是值得学习的。

第三,评价只是作为一种评价,没有体现其反馈功能。综合评价质量不是目的。虽然综合评价和分数有本质区别,但它们的反馈意义是相同的。要根据阶段性评估,对工作进行适当调整,发现问题,制定解决对策。但事实上,我们只是把那些评论放到学生的文件夹里。

二,思考和建议

素质教育难以实施的内在原因,与当前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家长需要孩子在考场上胜出。这无疑成为各级学校面临的尴尬局面。一旦他们不能拿出令人满意的测试结果,他们将面临无数家长的指责和批评。

因此,要真正实施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教师和家长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否则这些综合评价体系只能流于形式。实事求是地说,教师和学生家长应该有三个认识:一是眼光要长远,要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负责;我们应该放眼未来,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珍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一点应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突出。人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很多时候,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能让一个人的学习之路走得更远的内在驱动力,就是个人在青年时代培养的学习兴趣。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明白,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要看到学生的后劲,要对他们的深造负责。

第二,不要竭泽而渔,小学生的智力不要过早的过度发展。很多家长都上了辅导班的当,被辅导班“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口号欺骗了。辅导班的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他们抓住家长的心理,迎合他们的需求,鼓励家长送孩子去各种辅导机构。起跑快,是百米赛跑,但我们的孩子要跑一辈子。起跑就拼尽全力,就算智力体力透支也赢不了。事实证明,过早地过度开发智力,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学生成才不是只有一条路。建国之初,农村孩子要摆脱在土里挖的命运,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分配工作就有铁饭碗,可以无忧无虑一辈子。今天演变成了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能有好工作的思想。然而,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首先,当前社会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的衍生品很多,已经不能用360行来概括了。而且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技术型人才已经成为稀缺人才,远比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更受追捧;其次,“铁饭碗”一词正逐渐淡出中国的历史舞台;再次,从教育理念上来说,找个好工作赚钱不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培养健康的心灵,形成稳定健全的人格,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是教育更为普遍的意义。一个人成功与否,与毕业学校无关。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着坚强毅力、执着追求和健全心智的人,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他成功的前提。

在评价体系中,既要关注孩子如何成长,也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建立多层次、多类别的评价体系。对书面材料中呈现的成长记录和水平等级的评价,要体现鼓励和引导的原则,属于显性评价。另外,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注意自己对学生的“隐性”评价,教师课后的言语态度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影响。想想看,老师肯定的、欣赏的眼神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精神鼓励。因此,建立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相结合、课堂评价与课后评价相结合、班级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评价体系应是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方向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