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册范文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

2.通过学生的轮换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觉旋转

教学过程:

首先,体验感受

1.观察旋转物体,如电风扇和风车。

2.请用你的手展示他们是如何移动的。

3.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运动?请举例说明。

像这样的现象我们叫什么?

判断:哪些物体属于旋转。

第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种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分类。

2.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3.展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如何转动。

4.根据不同的旋转方向给旋转起一个名字。

总结:这种像秒针一样从左向右的旋转叫做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旋转叫做逆时针旋转。

第三,去做。

1,完成第43页第三题。

2.自己进行一次轮换。让你手中的东西旋转。

3.按照指示转向不同的方向。

4.完成课本第42页,然后做。

四、展现旋转之美,创造旋转之美

1.展示紫荆花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它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2.使用旋转创建美丽的图案。

全班总结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

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理解,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努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方法比较大小。

2.新课介绍。在比较中提出一个角大于直角,另一个角小于直角,从而揭示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以努力发挥学生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黑板上画一幅画时,学生要读一读,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3、实践,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发现发现,到小组合作中的画、拼、折的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和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和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就能正确地折叠或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竞赛的方式,巩固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

准备学习工具:学生用的三角尺、纸

教学过程:

首先,引导班级,复习旧知识。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角度的知识。

给我看看喇叭。根据传说,这是一个角度。

角是怎么构成的?请在地图上填写“边”、“顶点”和“边”。

给我看看正确的角度这是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什么?小组讨论报告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平等。(第二组可以让学生指出哪个角度大,哪个角度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这里没有透露两个角的概念,只是作为两个普通角出现)。用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第二,自主探索,将新知识引入学习。

1.给我看看上海杨浦大桥的现场图。请仔细观察。你能找到这幅画中的角吗?告诉我它在哪里。

2.通过回忆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在黑板上写字。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谈谈锐角和直角的关系。(在黑板下方写锐角“小于直角”);回忆钝角和直角的关系。(钝角下方,黑板上写“大于直角”)

根据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这两个词的上方打两个直角。

根据概念,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钝角。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阅读,加深记忆。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让老师巡视。

6.先回答。老师根据锐角和钝角的不同概念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大于直角()

b、比直角大的是()

第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实施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指导学生操作。

(1)请用事先准备好的纸做一个直角。

(2)请再做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请用直尺和三角形分别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到它!

老师带我去了小乌龟的家。看啊!小乌龟的家是由我们研究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直角。仔细看,孩子们。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度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告诉我为什么。

3.展示两个是非题:(课件对比的方法)

A.下图中哪些角是锐角?b、下图中哪些角是钝角?

4.一个写着“最”的方形宝盒。

给我看两部分。(课件板性能)

a、用角度来描述图形。比如红领巾由两个()和1()组成。

用同样的方式描述教室里的东西。黑板是由四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发言时间限1分钟)

5、团队合作完成三个部分,限定时间。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合理规划任务和时间。

a,拼出来。集合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拼出大小不一的锐角和钝角。

B.画一幅画。以定点为顶点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c,打个折。把这张纸折成锐角和钝角。

第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在小组中说明什么样的角度是锐角?钝角是什么样的角度?

2经验,我们做早操的时候,经常会有手臂的动作。想想手臂伸得多远,什么时候是锐角,什么时候是钝角,什么时候是直角。

第三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

平均分教学内容:教材P13 ~ 14,以及例题1、例题2、习题3中对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体验“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了“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几种食物,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会话导入,实际操作

(1)春天到了,光明小学的老师决定带同学去春游。他们想分发一些食物。给你带了礼物。)老师今天会给你。请小组长领取礼物(12糖果)。学生们开动脑筋,想办法把糖果分发给小组里的每个学生,并索要所有的糖果。(并且要求每个学生都满意)

(2)各组动手操作

(3)各组汇报情况,老师写在黑板上。

2.观察问题

(1)请观察各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报告。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成分具有相同的量。能不能给这样的划分起个合适的名字?

(4)学生自己起名字。

3.显示主题

(1)孩子们的名字都很好。在数学中,我们把每部分相同的点数叫做平均分。

(板书题目)

(2)平均分又是多少?

(3)如何使其平均?

(4)学生交流汇报。

第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二:将15个橙子平均分成5份。怎么分呢?有多少分?

(1)上的分配方案。

(2)每队得一分。

(3)学生举报方式。

(4)你喜欢什么样的划分?为什么?

2.分一分:将8根棍子平均分成4份。每个部分应该有多少根棍子?(学生开始工作得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作业,将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三份。

让学生圈出自己的观点。)

三、应用拓展,了解平均分

1,练习3,问题2。

(1)第二次划分符合题目的意思是肯定的。

(2)引导学生观察第三分是否平均。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它符合问题的意思?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

第四,体验成功,回味一般。

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教学反思: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会用不同的方法去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