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做出了量化的规定,还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做出了指导性的规定。这说明新课标对阅读(尤其是大容量课外阅读)的作用是肯定的,它强调阅读可以连接个体与外界,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开阔视野,吸收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从而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发展人的语言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思维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各年级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对于大三学生(1-2年级),要求享受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最初的情感体验,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背诵优秀的诗词。对于课外阅读量,规定了最低5万字的阅读量。虽然这个目标并不难,但是教师要指导不识字、处于初级阶段的低年级学生完成这个阅读目标,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并不容易。在我看来,低年级的课外阅读在于老师的引导,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让他们形成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快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我主要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课内搭桥——从课内到课外。学生学习阅读,首先接触的是课文。学习和掌握阅读方法也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还必须从课堂阅读教学入手。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主要是阅读能力的训练,阅读能力是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让他们感受文章的魅力。特别是要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和默读,为课外阅读打好基础。而且阅读教学也要结合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习课文时,你可以问:“你读过(读过)同一篇文章吗?”“你还知道哪些古诗?”等问题,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及时表扬阅读好、阅读量大的学生,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上的另一种衔接形式是采用固定阅读课,教师选择优美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到优美文字带来的愉悦,体验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兴趣。

第二,活动激发兴趣——在活动中阅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应选择内容简单、生动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古诗词、儿歌等,既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又短小精悍,有利于组织活动。常用的活动主要有:故事会——在课堂上举办讲故事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童话、寓言、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要想讲好故事,必须找到合适的素材,做出选择,这就需要他们用心去读大量的童话、寓言、故事。背诵——背诵包括朗读和背诵。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和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阅读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兴趣。大三学生推荐读短诗和散文,以背诵为主。单词接龙——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可以检查学生的单词积累,从另一个侧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还可以开展读书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形成阅读习惯。

第三,及时评价——用成绩激励学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得到认可,小学生也是如此。及时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既是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的鼓励,也是对尚未养成习惯的学生的促进。阅读效果评价与活动密切相关,即及时合理地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阅读效果,使学生的作业得到认可,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继续阅读。

总之,低年级课外阅读是个难题。只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找出符合这一时期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阅读指导方法,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