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

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

教育的新形势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使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强大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良好,学生积极性高,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是拿来用的,而首先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以适当的形式进行,不得滥用。另外,尤其是小学生学理科,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第一手经验极其重要,高科技不能代替一切。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恰当的整合,甚至发挥整合的“有效性”,成为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信息技术教学实验正文:小学科学课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的整合为创造新的科学课教学方式提供了全新的环境。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把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科学教学,就像用粉笔和黑板一样自然流畅。这里有一个“交融”的概念,是“课程整合”的核心。“课程整合”教学法是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角。它的研究和实施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发挥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科学教学正朝着自主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小学科学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门新课程,它起源于课程改革前的自然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注重课堂上欢快、和谐的小组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它使学生不再是一个受教师命令控制的整体,而是一个由各方面信息驱动的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组织,成为活动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教学的重心越来越从教师转向学生,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更复杂的研究任务,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作为一线科学教师,我们应该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机整合,以适应新科学的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科学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