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应注意的个人卫生教育

#教育#引言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应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应当通过班级、晨会、班会、少先队和少年红十字会活动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教育。小学低年级学生应进行晨间健康检查。一般应注意早上的卫生检查:①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包括头、手、脸、衣服的卫生,是否符合公共卫生要求。②检查学生个人卫生用品,包括杯子、手帕等。③观察学生是否患病,特别是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注意学生是否有传染病症状。④传授健康知识。以下为大家整理相关内容。

第一,充分发挥学校老师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个人,会让你终身受益。因为年龄小,小学生的很多好习惯还没有成型,就像一张白纸,等待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如果教育者不用好的健康的内容,一些不好的不健康的内容就会乘虚而入。到时候就很难改了。正因为如此,培养教育更为重要。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是小学养成教育的重点之一。

1,当老师就是榜样。

班主任一方面承担着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种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重任。班主任每学期制定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班级活动等形式,开展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另外,班主任还有榜样示范的作用,这个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尤为重要。

乐器示范:老师随时随地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乐器和整洁大方的形象。

语言示范:她脸上的表情充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教师与活生生的有思想的孩子一起工作。老师总是用饱满的情感和高昂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③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要有充分的教育性。每次值日生工作,老师都要指导他们怎么做,同时做示范,和他们一起做好。当我走进教室,看到地上的纸屑,我悄悄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地面脏了,主动用扫帚扫;桌面脏了,自己擦;桌椅歪歪斜斜,排成一排...诸如此类。久而久之,学生们在无声的榜样教育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2、循序渐进地形成训练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特点,按照他们的发展和成长规律,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要求不同的卫生习惯内容。明确培养健康习惯的目的和意义,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培养。比如大一第一个月重点教他们正确的读写姿势,第二个月重点教学生正确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以后要逐步培养学生不乱扔纸屑杂物的习惯。

初三年级:衣服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的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中年级:勤换衣服洗澡,保持红领巾整洁,保持教室和公共场所干净整洁,不留长发,经常剪指甲,随身带毛巾或卫生纸控制鼻子。

大四:保护牙齿,注意口腔卫生,保持教室和公共场所清洁,留长发,勤剪指甲,保持衣着整洁得体,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学会收拾房间。

3.严格约束标准化培训。

“方圆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在完善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化训练中至关重要。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培养、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幼稚的心灵上烙下良好的习惯。比如常规课堂训练:课前认真备课,学习用品要整齐摆放在课桌指定位置。课间行为训练: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个人卫生训练:保持指甲、手、脸、衣服清洁,饭前便后洗手。

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的综合反映。之前学生还有很多不良的卫生习惯,对校园文明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