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有什么特点?

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特点综述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作为未来的老师,我也比较关注小学生的很多问题。今天,我们来谈谈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特点。小学阶段6 ~ 7岁到11 ~ 12岁,称为童年,是人的思想道德形成的初始阶段。它的发展更多的体现在从无知到有知,从无知到明白,从不会做的过程中。在这个阶段,一个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为他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成熟是小学生的典型性格,意味着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在整个人生过程中处于起步阶段。受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思想往往简单幼稚,道德认识具有明显的肤浅性和具体性。比如,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可以有很大的空间去写最新最美的语言,画最鲜艳最明亮的图画。正是这种特点,导致了孩子思想的可塑性很强。所以,孩子一方面体验到与大人相合的快乐,另一方面又体验到不相合的冲击和不快乐。正是在这种快乐与不快乐交织的运作中,他们开始了思想道德社会化的过程。

由于以上两个特点,小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根本原因不在于幼稚本身,而在于人们对幼稚的视而不见,过于“忽视”时代特征。现实中,有些老师,在内心深处,认为学生年幼无知,在工作中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总是“跟着感觉走”,不顾学生的需求和年龄特点。长此以往,不懂事的孩子会变得“懂事”,孩子会对老师产生偏见,甚至敌视。那么,这样的教育意义何在?

有人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大声嚷嚷不如作秀”,说明人有很强的模仿天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的意义不容忽视,很多学习不得不说是从模仿开始的。社会心理学家沃尔特斯等人通过实验证明,榜样甚至可以抑制孩子的某些行为,使他们抵制外界的诱惑。

教育者应该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否则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表现为思想认识与规范行为的不协调。比如,在小学,有的同学已经达到了“思祖国,观世界”的高度,但在大学,他们又恢复了“五讲四美”的文明礼貌教育。虽然他们的思想认识达到了抽象的程度,但他们的规范行为却停留在多变的表面。

由于小学生的这种特点,他们的思想、言行很容易受到他人的暗示和影响。浮躁的另一个原因是小学生自主性不强,自控能力和自我选择能力较低,比如对自我能力和形象的感受。他们更依赖于成人教师的评价。

儿童道德既不是内在善的发展,也不是简单的环境强化的结果,而是社会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中国中小学生的父母渴望“梦想成功”,大多数父母都尽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他们受到几代家庭成员的喜爱。所以,小学生中有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性格的人不在少数。家长对学生的细心呵护和过度溺爱削弱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生存能力,学生的依赖性和自理能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有同学说,在家里喝水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喊“妈妈,给我一杯水”。从那以后,我知道我不应该这样做,但我下次会这样做。生活中这种情况绝不会是唯一的。在学生的道德发展中,“他人照顾自己”的思想越强烈,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就越弱,社会道德价值观和规范体系对他的作用就越小。所以,现代学生也表现出一种不好的性格——缺乏自立能力,这与以自我为中心是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不成熟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现象,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但是它们强大的可塑性说明它们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开发。模仿是小学生的本能过程。随着模仿的不断积累,孩子的人格同步趋于自我中心,但仍缺乏自立能力。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正确引导了。从根源上看,联合家庭要教育和改造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让学生心中有他人,有爱。此外,要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儿童思想道德发展年龄特点的有效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浮躁,逐渐有主见。这样学生才能朝着教育者所期望的目标发展。研究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特点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