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加强形成概念、规则和规律的教学,这也是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但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难度大。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是在很多感性知识的基础上的飞跃。感性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觉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重从直觉到抽象的转变,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讲授“角度”的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角度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和模型,如三角形、五角星、张开的剪刀和扇子形成的角度,并从这些物体中抽象出角度。然后通过物理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一根,直观地说明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度,学生可以用准备好的学习工具自行演示,从运动的角度阐明角度的概念,为引入平角和圆角的概念做准备。
第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积极开发学生的思维
数学知识有严格的逻辑体系。就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一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建立在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每次教一点新知识,我都尽可能的复习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做铺垫,引导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发展思维。比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 = 60: 60-25 = 35开始画;60-35=25。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后两个公式的数字其实是前一个公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 and-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而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发展了思维。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独立性差,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经常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引导和指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一些思维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度适中、有思想的问题,从而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到的知识。
第四,进行推理训练,促进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尤其是口头推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在学习“小数和合数”这一章时,由于小数和合数是相互改写的,需要综合运用更多的知识,而这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如何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推理训练。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他们总结十进制和合数的改写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方法说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反复推理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