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高水平想象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的总目标是:“用具体明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用常用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习题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用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但现实中,大部分学生害怕写作,吝啬表达。而且我不会写作文,甚至把作文当成学习上的“拦路虎”。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恐惧,习题教学应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如何进行有效的习题指导尤为关键。在教学中,要降低门槛,争取练习内容的多样性;只有注重挖掘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评价,才能提高练习指导的有效性。

下面谈谈我对习题教学的浅见:

第一,降低门槛,增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就才华而言,每个孩子都是诗人。只要他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让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音乐。”有兴趣才有写作的动力,有兴趣才有写作的潜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就要尽可能的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恐惧,这就需要我们“因人而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比如,有的同学被要求写一篇自己命题的周记,却好像“无米之炊”,写不出来。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往往上交的周日记都是毫无意义的“流水账”。没有积极向上的主题,没有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写作的目的和要求根本达不到。

基于这样的学生,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久而久之,作文不仅进步不大,还会削弱他对作文的兴趣。个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捕获书写材料的指南。

学生在校生活丰富多彩,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基础课,有轻松大胆的美术音乐课,有挥汗如雨的体育课,还有一些愉快难忘的师生间的趣事。这些是很好的写作材料。我们老师需要引导他们找到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的例子来写作文,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有感情可表达。

2举办有意义的活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举办一些有意义、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活动的乐趣。活动结束后,详细地、分层次地记录活动的全过程,适当地写出自己对活动的感受。这个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很容易表达。让学生多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积极向上的作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兴趣会逐渐提高。

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

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应该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可以鼓励一些学生灵活模仿优秀作品,引用一些好的词语来丰富自己的作文。其实这也是一种积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我们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少批评,关心他们的写作兴趣。

总之,要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习题中去,习题的成功指日可待,因为“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永恒的主题。

2.修改和评估。

“没有不加分的不成文”,一篇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五年级语文课本首页有一条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要求学生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自改作文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之间相互批改可以取长补短,对作者和批改者都有好处,也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有效体现。崔峦老师说:“给老师的是学生改不了的作文。”因此,教师可以适时地将权力下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批改作文,互相批改。比如教学生批改的方法,如何使用批改的符号,提出批改的要求,如何写评语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文,扩大读者队伍,促进交流、学习和提高。

在学生互改作文之前,我通常会强调以下具体要求:

(1)爱护别人的作业,绝不随意在别人的作业上留下字迹;

2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别人作文的亮点,比如作文结构、细节内容等。在发现好词好句的时候,需要给它们做注解,写下自己的真实评价。

(3)用敏锐的眼睛找出作文中的错误,如错别字、错别字、病句等。,并使用校正符号准确地校正它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和小作者探讨,互相交流,以求进步。

(4)用规范的字迹做出总体评价,鼓励的语言要感人,不足的地方要委婉的提出,最后要有签名和日期。

(5)每人改三篇以上。

经过这样的互改互评,学生们都很热情。他们渴望了解每天相处的同学的内心世界,也愿意分享同学心中的酸甜苦辣。在互相批改的同时,既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更快地提高了写作能力。

3.鼓励和示范。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学生在两三个月内看不到他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欲望就会消失。”所以我们老师要给学生作文及时的点评,多发现闪光点,多表扬。优秀或进步的作文要及时在课堂上朗读,给这些学生最大的鼓励。其次,要打印成电子稿,贴在墙报上,供他人欣赏和学习。

这种动机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写作欲望。

作为一线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积累、乐于表达的习惯,习题教学才能真正从“我要写”转变为“我要写好”,达到求真、实、活、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