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第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也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和平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现,共同探索,共同创造。重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葛把“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每一个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欣赏学生不能只靠自己的前期设计,还要注意一些小事。既要关注和欣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秀表现,还要关注和欣赏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积极表现。
课堂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讨论,努力给更多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在和老师平等地讨论问题,师生关系是和谐的。
老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是通过思考来理解问题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知识。实现师生、学生与教学内容难度的和谐,让课堂成为教学思想的源泉。
二,课堂生活的生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思考、质疑、寻求和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为此,我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发讨论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决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评价学习效果。这样,课堂就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氛围。
老师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室成了学生的学校。学生不再是死板晦涩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培养。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了每一个学生更充分的锻炼和表演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升,语文课堂真正发挥了它的生命力。
第三,狠抓基础知识和技能
因为我们班外国孩子多,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比如在书写上,我极力强调规范,要求线条工整,字迹工整,努力克服错别字,比如:“拜”字的右边应该是四横而不是三横,等等。我已经很努力的改正类似的问题了。
再比如,我逐一讲解或强调修辞手法的判断和运用,各种句式的转换,病句的修饰,生词的理解和运用,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和语文能力。
第四,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
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人自学等各种教学组织形式都走进了课堂。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学习、交流信息、相互启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这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和充足的训练时间。所以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安排,认真学习讨论,扎扎实实投入学习。
通过扎实多样的训练,可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技能。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打好基础——坚持单词和背诵;
扩大积累——每天课后读一段,做笔记(笔记);
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整体方法到解题技巧;
作文训练——循序渐进,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上布置小作文,按“话题”发挥。大作文与课程标准密切相关,力求既有纪律性又有创新性,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方法,但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从基础到学以致用能力提高的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不断的训练,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融合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必须不断优化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对学科的理解,对老师的评价。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测试、观察、交心、探访等等。经常喜欢在课后与学生交谈,既拉近了师生距离,又了解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水平,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和谐之声。
第六,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状态
学生课堂行为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堂行为与学生学习状态的相互适应。作为教师,只要正视课堂现实,在课堂上保持警觉,就可以通过学生学习的反馈来洞察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而实现有效的调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学生在课堂上情绪低落、沉默不语、麻木不仁时,教师可以反思问题设计是否得当,自己的指导是否到位,学生是否因为超出思考范围而无所适从、不感兴趣。据此,教师可以从问题设计、形式、内容等方面考虑。,搭建学生自主探索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因势利导,营造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
当学生情绪浮躁,学习肤浅,思维无法深入时,可以反思自己呈现的内容是否过于肤浅,或者引导策略是否过于笼统,导致学生找不到深入思考的抓手,思考只能浮于问题表面,回答问题不是错误的思考,脱口而出,而是不着边际。
据此,教师可以调整内容,或示范引导,教会学生抓住关键因素,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另外,在学生学习被动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是否处于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是否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牵着学生学习的鼻子走,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和个性化体验的空间。
据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互动合作的机会,或者加强平等对话,激活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
七、散发魅力的人格力量
中国人很有魅力。语文教学的魅力来自于老师,也来自于语文。教师的个人情绪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和谐。有的老师急躁、暴躁、悲观,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可能会因为个别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而生气;工作中既没有热情,也没有激情,使得课堂气氛沉闷...
试想这样的老师,学生怎么会喜欢?这些都会造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不和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根本条件。
经常听到一些充满激情的公开课,我会忍不住问自己:我做到了吗?你能保证每节课都能让孩子看到笑脸吗?公开课的老师呢?能做到吗?不断告诉自己。
当你带着自信和微笑走上讲台时,“同学们,你们好。”“老师你好。”这样的相互问候是如此的真诚,才能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听讲,老师在和谐的氛围中默默进行一个示意性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