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9科学调控与培训活动:关于小学科学竞赛总结的思考

又是一个月一次的培训,这次是因为疫情在线教研。感谢策划团队的精心策划,弥补了没有实地观察几位优秀老师的遗憾。

陈老师选课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学生对“看不见的物质”的理解困难,这引起了我极大的热情。我很佩服陈老师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与“困难”作斗争的决心。陈老师提到的“理解学生的发言”是我非常需要学习的一个经验。日常课上经常不知道怎么回答孩子的发言,不得不顺势引导。从陈老师的分享中,我看到了陈老师对相关知识点“重围”般的扎实功底,也看到了如何从孩子给出的关键词入手,有时给出必要的科学词汇教学生表达,这是个人硬实力的体现。我想,要想练出陈老师的本事,就得在每节课的知识点上继续下功夫,把“重点问题”梳理出来,固化下来,还要预设几个符合学习情境的情境,在脑海中反复练习多次,锻炼临场反应。

刘北玲老师的分享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对教材、教学参考、新课标的解读。虽然一直强调备课要全面,但解读教材和教学参考是必要的。但是,按照学术情况来解读,真的很难。每次刘老师这方面的解读,我都会再次对一门课有新的认识,所以很羡慕刘老师的能力。

张老师在《运动与摩擦》课程中分享了大单元备课的思路,也很有意义。因为我也参加了这个单元的课,所以我也发现这个单元课前课后的逻辑非常接近,如果前面几课的教学目标没有落实,会对后面的内容产生很大的影响。张老师选的第五课已经很落后了,大单元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想,也许我们也可以关注一下前后教材的关系,这也是学习运动。《物体的运动》三年级单元和《运动与力》四年级单元各自的侧重点和提升点在哪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可能有助于我们上好一堂课。

杨珊珊分享的《理解棱镜》就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和难度而言,注定不是一堂普通的课。幸运的是,杨先生有一个团队来欢迎小F4,每个队友都有自己的职责。团队合作让这不寻常的一课更加精彩。我必须消化吸收这一课的精华。光学知识急需迎头赶上。

朱昱老师分享的反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除了一些观摩课的方法,我还在朱昱老师的分享中看到了一些观摩课的反馈。我也会回忆一下我在听这个课的时候记录了哪些重点。这几点和这节课有什么关系?当我回头看我的课堂笔记时,我还记得如何参加这个课程吗?有哪些内容可以转移到我的课堂上?看课是一门技能。朱老师总结的招式,剩下的我得自己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