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综合解题能力
思维,俗称“思”、“想”、“思”,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我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思维。而思维能力是人类智能的核心因素。思维水平反映了一个人智力活动的水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智力取决于如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生遇到难题,因为年纪小,总是希望父母或者老师给他们解答。然而,一些父母告诉他们的孩子答案。久而久之,孩子必然会依赖父母的答案,而不是自己去寻找答案。无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不利。而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只是告诉孩子如何寻找答案,让孩子去思考、分析、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得到答案。这样他们就会充满成就感,提高思维能力,产生新的动力。
2.加强课堂教学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才能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思维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正确运用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思维能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思维质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在实际训练中能把握好思维品质,有针对性地努力,就能顺利坚持下来。思维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正确运用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数学教学要以思维为主,重视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讨论问题,思维过程必须清晰严谨。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审题的过程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犯错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审题时不仔细,而答题正确率往往与审题时是否仔细密切相关。小学数学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未来适应科技不断发展的社会。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数学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小学生的审题能力直接关系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相关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真正理解题意。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是学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只有理解了问题的意思,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问题分析。根据对有关方面的调查分析,我发现学生审题不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低,不能准确区分易混淆词语,导致对题意的错误解读,影响解题正确率。比如,测试中有一道题:“如果每公斤西红柿的价格降到1元,用这笔钱可以买多少公斤西红柿?”有的同学不能准确区分“还原”和“还原到”,于是有的同学把降价后的西红柿价格误解为“3-1=2(元)”,导致计算结果错误;二是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部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存在求快心理。他们审题时粗心大意,根本不理解题的意思,这也是影响解题正确率的重要因素。在一些测试和考试中,因为考试失误而丢分的同学不在少数。
2.让孩子标出题目中的关键句子,仔细理解。学生要充分理解在实际问题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的含义,引导他们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隐含条件。
第三,培养解题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即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地以新的方式看待变化了的事物,指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案、新方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因此,在解决问题时,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练”。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问出不同的问题。例如,五年级一班有45名学生。男生占■,男生有几个?“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话题。在教学中,老师往往因为学生容易回答而一带而过,忽视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这类问题,教师要坚持创新,变着法问新问题。比如“五年级一班有25个男生,男生占全班■”,然后问以下问题:(1)班上有多少人?(2)有几个女生?(3)女生比男生多多少?(4)女生是男生的几倍?(5)男生中女生占百分之几?等一下。对于同一个问题,老师可以多从分析中提问,从解答中提问,从测试中提问,多做启发性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总之,小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发展”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入手,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使其具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和创新意识,从根本上提高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