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计算的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设计1的备课过程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随着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和教学效率要求的提高,备课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是无止境的,一个最优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往往难以完全让人满意。
一:教材时间安排太紧。高二课本教学时间不够。函数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有两节课,课时太少。这一节应该加上复习课。
第二,教学内容不好处理。
“2中有一个翻译问题。线性函数的图像”。
1.(1)将直线y=3x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将直线y=-x-5向上移动5个单位,得到直线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我们和很多老师讨论后,用学习计划(下表)来处理,让学生多一些感性认识,少一些理论结论。
2.《一元线性函数的性质》中没有B对函数形象的影响,题目中有,需要补充。
链接二:总结线性函数图像的性质。
线性函数y=kx+b具有以下性质:
(1)当k >: 0,y _ _ _ _ _随着x的增大,那么函数的图像从左向右_ _ _ _ _;
(2)当k < 0,y _ _ _ _ _随着x的增大,那么函数的图像从左向右_ _ _ _。
(3)当b & gt0,当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为:
(4)当b & gt0,当函数的图像和y轴的交点为:
用“弹簧的长度y (cm)”来介绍待定系数法太难了,先说说书中的“做吧”:“已知原函数y=kx+b的像通过点(-1,1)和点(1,5)。”
三、困难不容易处理:
比如我们在讲函数的定义(第一类)的时候,加了一个例子:已知函数y=时,m取什么值时,y是x的线性函数吗?当m取什么值时,y就是x的正比函数。”
学生很难理解。个人认为太难了,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反,在一个具体的线性函数y=-2x+3中,并没有太多强调K和B的多少。
高一二年级数学计算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二册P57页,一年级,第五单元,例5、例6及相关习题。
学习情况分析:
大一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市场购物少。他们对人民币只有初步的了解,对买东西需要钱这个补语的等价交换原理只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人民币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人民币,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这是学生学好这一课的基础。生活经验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部分学生仍难以将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本课的教学将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是让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价值及其商品功能。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了解元素和角度的加法计算方法,做一些简单的计算。
(2)理解用小数点后两位表示的以元为单位的商品价格,并尝试解决一些关于元与角的加法计算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元、角相加计算法的形成过程,可以了解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要点:人民币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和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单位统一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例5例6教学挂图,模拟人民币和商品价签。
教学方法:
教学、谈话、讨论等。
过程教学
首先,复习旧知识
我们已经了解了人民币,今天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复习。)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人民币有哪两种?
(3)、1元=()角1角=()分。
(4)写下以下金额
1张50元,2张20角和1张50角书写: ()
1二十元,1一元硬币,1角和1角书写: ()
1一角硬币、1五角硬币、1一元硬币、1一角硬币和1五分硬币书写: ()
老师:孩子们,你们的回答太精彩了!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人民币——一个简单的计算。(板书题目)
第二,探索新知识
(1)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实例5。
老师:老师想考考你。谁以最快的速度帮老师拿出1元2角,然后悄悄举起你可爱的小手?
老师:我们孩子会拿出1元2角。现在请把你的人民币样本放在抽屉里,用正确的姿势告诉老师?
1,例5的主题图,
老师:老师这样拿出1元2角。请看大屏幕。
1元2角=()角。(板书)
老师:你认为呢?
老师指导学生:
1元是10角,10角加2角等于12角。即1元2角=12角。
2.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18角度=()元()角度。(板书)
想想: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因为10角=1元,而8角=8角。
所以:18角=(1)元(8)角。
3.独立完成“做”题1,说出自己的想法。
(2)元素和角度的加减计算
老师:小朋友,你刚刚帮老师解决了问题,现在你可以用你所掌握的知识一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
1,例6的主题图。
老师:你从图片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让学生站起来说话)
老师:你能从图片中问出什么数学题?(然后学生自由提问,自由回答,不合理的老师会纠正。)
老师:你刚才提了很多数学题,老师挑了三个题来解。
三个问题:
(1),买一个圆气球和一个爱心气球要多少钱?
老师:你能自己列出公式吗?请在练习本上完成它。列出公式后,请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小组报告。)
板书:5+8=13角
师:在日常生活中,当角度达到10时,换算成元,那么角度13 =()元()。
板书:13角=1元3角。
总结:公司名字都是“角”,可以直接算出来。
(2)买笑脸气球比花气球贵多少钱?
老师:谁能大声读题目?
老师:你说的“贵”是什么意思?(贵就是多,多少就是多。)
老师:你能自己列出公式吗?请在练习本上完成它。列出公式后,请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小组报告。)
黑板:1元=10角10-6=4角。
老师:为什么把1元变成了10角?
生:1元减6角,两者单位不同,单位相同才能计算,所以1元改为10角。
总结:如果公司名称不同,应先转换相同的公司名称,然后再进行计算。
(3)买笑脸气球和天鹅气球要多少钱?
老师:谁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板书:1元+3元1角=4元1角。
老师:谁来大声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生:1元加3元等于4元,再加1角,所以4元里等于1角。
总结:计算人民币时,一定要注意公司名称!(全班朗读)
2.独立完成“做”的第二题,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师:请打开课本第57页。今天,我们将学习案例5和案例6。让我们填写上面的空白。
第三,知识的运用
老师:我们学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你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一个三角形的蛋糕,5元,一个长方形的蛋糕,6元5角。
一瓶塑料橙汁,3元,一盒橙汁,3元。
老师:谁来告诉你买的是什么蛋糕和饮料?花了多少钱?(按姓名报告)
动词 (verb的缩写)全班总结:
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练习13,问题1
一年级数学计算的教学设计:3名现役和候补人员;
时间:
课型:实践活动课
教学内容:教材80-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径赛的结构,学会如何确定径赛的起跑线。
2、结合具体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运动的跑道结构,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回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首先,创建一个场景并提出问题:
1,第20xx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现场进行,博尔特以9秒58刷新世界纪录。
老师:为什么这么多人为这9.58秒欢呼?
和学生谈论比赛中的公平话题。)
2.打第20xx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
老师:看了两场比赛,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①100米跑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为什么400米跑者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2)400米比赛的起跑线位置是什么?外面跑道上的运动员站在最前面公平吗?
3.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运动场。(板书题目)
二、观察跑道,探究问题:
(一)观察和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
老师:看跑道图。每个跑道圈的长度相等吗?有什么区别?你在比赛中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如何才能做到公平?
(二)分析比较,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1.小组交流:观察跑道图,说出每条跑道由哪些部分组成?内跑道和外跑道的区别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充分交流,得出结论:
①跑道一圈的长度=两条直道的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圆周不一样。
2.小组讨论:如何找到两条相邻跑道的间隙?
①分别计算每条跑道的长度,即计算两条直道的长度和一个圆的周长之和,然后减去,就是两条相邻跑道的差距。
(2)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线道路无关,只要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然后两个相邻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
(3)计算和验证解决问题:
老师:计算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
健康:直径
老师:第一泳道的直径是72.6米。第二道的直径是多少?第三条路呢?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方法一:计算下表。
方法二:
75.1×3.14-72.6×3.14 = 7.85(米)
77.6×3.14-75.1×3.14 = 7.85(米)……
老师:刚才大家通过计算已经知道,400米比赛中两条相邻跑道的长度大约是7.85米,也就是相邻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7.85米。哪种方法更快更简单?
生:第二种方法比较简单。
老师:如果我们直接用π计算圆周,你发现了什么?
(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75.1+1.25×2)π-75.1π
=75.1π-75.1π+1.25×2×π
=1.25×2×π ……
(相邻跑道起始线之差为“跑道宽度×2×π”)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与起跑线的确定关系最密切的是什么?
生:和跑道的宽度关系最密切。
总结:同学们通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其实只要知道跑道的宽度,就可以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第三,巩固应用和表单技能:
小学生运动会的跑道宽度比成人比赛的窄。如果要开小学生运动会,能不能帮裁判算一下相邻两条赛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400米跑比赛,跑道宽度1米。起跑线应该依次前进多少米?跑道宽度1.2米怎么办?
四、回顾总结,体会收获:
说说吧。你从这门课上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计算的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
1,整理分数乘除的计算规则,能够熟练计算分数乘除。
2.理解分数乘除的结果与第二因子和除数的关系。
3.应用运算法则可以进行简单的十进制乘法和除法运算。
4.要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就要用循环小数来表示商。
5.简单的实际问题可以用一步法和收尾法解决。
教学过程:
首先,谈谈介绍。
同学们,从今天的课开始,我们将对这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总的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十进制乘除法的计算。【板书题目】
第二,组织复习
1,口算:
(1)第120页问题1
填写这本书。
(2)十进制乘除法和整数乘除法的异同?
学生回答后,老师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2.理解计算中的规律。
(1)4.05×2
1.84×3.7
7.55÷0.25
15.75÷0.63
学生独立计算,命名棋盘,集体表演。
(2)计算分数乘除时需要注意什么?
3、操作简单
第123页问题2
填书集体批改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乘法的运算规律。
(2)用简单方法计算。
0.25×32×1.25
10.1×85
2.85×5.2+2.85×5.8-2.85
3.6÷0.25÷0.4
3.有多少种方法可以近似计算结果?
4.什么是循环小数?
第二,在判断中区分概念。
1,两个因子都是两位小数,它的乘积是两位小数。
2.M×0.98的乘积必须小于m .
3,3.636363是循环小数。
4.2.5×17+2.5×13 = 2.5×(17+13)使用乘法结合律。
5.小猫读一本120页的故事书,连续4天每天读35页。
第三,掌握应用中的方法。
老师:学习十进制的乘除法,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第1,120页问题2
学生审题、独立答题、集体修改时,说出自己的想法。
2.123页上的问题4
独立公式计算,集体修正。
3.李小姐花200元买了一本词典,每本40.8元。她能买多少本书?
4.工地上有171吨货物。一辆载重8吨的车会运多少次?
四、复习总结
你今天在这节课上复习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第五,作业。
第123页的问题1和3,第125页的问题13和15。
课后反思
这节课分为两节课。第一节课主要完成了计算部分的复习(包括口算、笔算和计算结果的近似)以及相关概念的判断。第二节课,我会完成简单计算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复习。
第一节课,建议学生选择写作中容易出错的几类题型进行针对性练习。常见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换算成整数后,是两位数乘以三位数的小数乘法。如:1.4乘以1.32;整数与小数的乘法,整数的末尾是零。如:140乘以1.3;商的中间有一个0的分数除法,如:89.44÷43。
高一五教学内容中数学计算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能利用运算法则探索括号法则,并利用括号法则简化代数表达式。
2.过程和方法
通过用括号类比有理数的运算,找到去掉括号后符号变化的规律,总结出去掉括号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和关键
1.要点:去掉括号的规则,准确应用规则,会简化代数表达式。
2.难点:括号前面有“-”时,去掉括号,括号内的符号容易出错。
3.关键:准确理解去除括号的规则。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首先,新的拨款
多项式可以通过合并类似的项来简化。在实际问题中,所列公式经常含有括号,如何简化?
在格尔木至拉萨段上,如果列车通过冻土段需要t小时,则通过非冻土段需要(t-0.5)小时,因此冻土段距离为100t km,非冻土段距离为120(t-0.5) km。因此,该铁路段的总长度为
100吨+120(吨-0.5)公里①
冻土区与非冻土区的区别
100吨-120(吨-0.5)公里②
以上公式①和②有括号。应该如何简化它们?
思路指导: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操作类比数字,运用分布规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总结:
使用分配定律,您可以删除括号并合并相似的项目,并得到:
100t+120(t-0.5)= 100t+120t+120×(-0.5)= 220t-60
100t-120(t-0.5)= 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要用括号简化代数表达式,首先要去掉括号。
以上两种类型支架的变形如下:
+120(t-0.5)=+120t-60③
-120(t-0.5)=-120+60④
对比③和④,能不能找出去掉括号后符号变化的规律?
思路: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去除括号的规则,然后老师在黑板上(或屏幕上)展示出来:
如果括号外的因子为正,则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去掉括号后的原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子为负,则原括号中项目的符号与去掉括号后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和-(x-3)可以分别看作是1和-1乘以(x-3)。
利用分布定律,可以去掉公式中的括号,得到:
+(x-3)=x-3(括号没了,括号里的每一项都没有符号变化)
-(x-3)=-x+3(括号不见了,括号中每一项的符号都变了)
要准确理解去括号的规律,在去括号时要考虑括号中每一项的符号,以此来改变一切;如果你不改变,没有人会改变;另外,去掉括号后,括号里还有几项。
第二,榜样学习
示例1。简化以下类别:
(1)8a+2 b+(5a-b);(2)(5a-3b)-3(a2-2b)。
思路:讲解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决定先去掉什么样的括号。去掉括号后,是否要更改标志?括号中每一项的原始符号是什么?删除括号时,应同时删除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出错,在第(2)题中,-3(a2-2b),先把3乘上括号,然后去掉括号。
答题过程是按课本来的,可以由学生听写,也可以由老师写在黑板上。
例2。两艘船同时从同一个港口出发,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船顺流而下,乙船逆水而行。两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公里/小时,目前的速度是1公里/小时.
(1)2小时后两船还有多远?
(2)2小时后A船比B船多航行了多少公里?
老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分组思考和交流,寻找解决方案。
思路:根据顺水航行速度=静水航行速度+水流速度,逆水航行速度=静水航行速度-水流速度。所以,A船的速度是(50+a) km/h,B船的速度是(50-a) km/h,两个小时后,A船的行程是2(50+a)。
回答过程是按照课本来的。
在删除括号时,强调括号中的每一项都要乘以2。当括号前面有一个负号时,括号中的每一项都应该在去掉括号后改变符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将数字2乘以括号中的项,然后去掉括号。熟练之后,可以省略这一步,直接去掉括号。
第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8页练习1和2。
2.计算:5x y2-[3xy 2-(4x y2-2x y2)]+2x y2-xy2。[5x 2]
心理辅导:一般先去掉括号,再去掉括号。
第四,课堂总结
去括号是代数变换中常用的方法。去掉括号,尤其是括号前面有“-”的时候,去掉括号和括号前面的“-”,改变括号的符号。去括号的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都变。当括号前面有一个数因子时,这个数要乘以括号中的每一项,所以不要省略乘法。
动词 (verb的缩写)分配
1.教材第765438页+0练习2.2题2、3、5、8。
六、黑板设计
七、教学反思
1.从兴趣开始,注意。
关于生活立体图教学的思考
初中数学深化、拓展、丰富了小学数学的内容,从这节课就可以体会到。因此,既要引导学生平稳过渡到初中,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体验几何之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观察室、活动室、竞赛室、训练室、询问室等五大模块,中间穿插了许多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图片和卡通人物。使用课件时,学生参与热情高,课堂气氛好,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学习,喜欢学习。
2.培养能力,全面发展。
我们也应该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他们在活动室和比赛室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和比赛。他们画了很多有创意的立体图形(比如墨水瓶、锥形冰淇淋、草帽和一些简单的建筑),我给了他们充分的表扬,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3.需要改进的三个问题。
(1)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读图能力,但仍然缺乏画图能力。比如画画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表达三维图形,只能画平面的,这让我意识到学生的起点不应该局限于知识点的学习,还涉及到技巧的起点等很多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规范画图,教一些立体图形的画法。
(2)当我问“你能把我们今天学过的这些立体图形分类吗?”学生感到有些迷茫和不知所措,半天没有头绪。这时候我才知道,他们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几何的分类,所以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去思考,这是学习的难点。如果在教学中指出“按平面、面(或按柱、锥、球)分类”,效果会好很多。
(3)本节课设计的活动多,时间紧。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知道了一些基本的几何,所以对这个并不陌生。课前可以安排他们回去把学过的几何做出来,把生活中观察到的几何记录下来,这样在活动室会有更多的内容可以说,在训练室和询问室会有更多的时间!
高一数学计算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熟练计算十减九以上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十减九的算法。
教学难点:掌握十减九的算法。
教具和学习工具的准备:教师:第9页和10页的主题图和课件;学生:小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第二,学习新知识: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在公园里玩吗?一些孩子也喜欢在公园里玩。他们在做什么?(课件展示的是公园的场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吗?风车那部分呢?
3.气球布局:15-9=
风车图类型:16-9=
总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公式。
4.孩子们在公园的另一个角落做什么?(测验,铃声)你能问什么问题?
公式:13-9= 14-9=
5.观察列出的公式,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发现了什么。
暴露题目: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十减九以上(板书题目)
6.(1)15-9如何用手中的学习工具(棍子)计算单摆?还有别的办法吗?
(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并在小组内说说为什么。
(4)总结:孩子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剩下的问题,谈谈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十减九的公式吗?
(6)老师把公式写在黑板上,给单词命名,告诉我你的想法。
(7)总结:刚才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了这些问题。让我们来玩分水果的游戏。
第三,练习:
1,做第二题;练习第二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树桩数减去兔子数)。
3.课件练习:帮助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任务:
黑板设计:
十减九
15-9=6 16-9=7 13-9=4 14-9=5
11-9=2 18-9=9 17-9=8 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