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立能力
第一,激发兴趣,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1.成功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带着一种渴望和探索的心理期待新课程的开始。在“什么是幸福?”,我先举几个“幸福”的例子:(1)小明帮失能老人提水,他很开心。(2)每天有车接他放学,他很开心。小英有好吃的,好玩的,漂亮的衣服。她很开心。(4)小红每晚服侍生病的母亲后做作业。她很开心。然后让学生回答哪些情况是真正的幸福。同学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此时,我会在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抓住机会进行引导,说“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请阅读文本并理解其含义。”这种导入让学生带着疑问看课文,总想解开“快乐”之谜,从而把学生的心紧紧地吸引到课堂上。
2.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应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象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然后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所以课堂上需要生动、正式的情境,让他们被吸引,情不自禁地进入情境,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中去。比如我在教《海底世界》的时候,设计了海龟爷爷漫游海底世界的情节,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课开始,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海底的画面,然后引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海底吗?你知道海底有什么吗?现在,请大家穿上潜水服,戴上护目镜,跟着导游乌龟爷爷一起漫游海底世界,好吗?总结全文时,请向龟爷爷汇报你漫游海底世界的感受。这是一个新颖的教学设计,符合孩子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这种教学,以环境吸引人,以情感人,情景交融,形象生动。
3.开展学习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争强好胜,喜欢输赢。在语文课堂上,根据教材特点,小规模的学习竞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鲸这一课中,课文的第3-7节从物种和生活习惯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知识。教这部分的时候,请自学课文第3-7节,以六人为一组进行知识竞赛,看哪一组学得好。先考必考题。(必答题围绕书本知识,相对简单。)每个小组都认真参与,学习兴趣浓厚。每组都准确流利地回答了要求的问题。然后我们将进行测验。此部分附有多媒体课件演示,如:1观看鲸鱼进食的视频,请辨别鲸鱼的种类。2.根据水柱的不同外观辨别鲸鱼的种类。3.画一幅睡觉时的鲸鱼。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知识掌握正确。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二、放开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语文自主学习的独立性主要是指学生善于自学,独立思考,具有知识的独立性,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最终达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它的路径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体验和感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种形式:1。阅读:课堂上多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学生主要是朗读,默读和浏览。还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圈出、规划、批准,并不断练习,逐步养成边读边写的习惯,鼓励学生阅读后提问,检查阅读效果。2.思考: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对文章的字、句、段、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理解内容,积累语言,这正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悟的状态。3.讨论: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可以通过讨论进行交流、提高、再尝试、再读,从而主动获取新知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4.提问:善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共同解决,通过合作进一步学习。
第三,相机指导,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语文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主要是指学生能够主动阅读、观察、思考,改变过去坐听、被动接受的做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在学生阅读时做好激励、引导、指导和总结工作。
1.刺激:在上课开始时,老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任务,结合对题目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深度阅读的热情。在阅读环境中,营造与文本的思想感情相融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中,让学生沉浸在文章中,学习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感受,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状态。
2.指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有清晰合理的思路,精心设计学习步骤,提示科学实用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指明方向。并且在学生对知识最感兴趣的时刻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回答,有利于学生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3.搂抱:学生自主学习时,会遇到大人意想不到的阻碍,老师会拿着相机搂抱。对学生不正确或不完整的理解和有争议的问题给予指导,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老师对学生疑惑的地方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当学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办法怀疑的时候,老师会给他们一点鼓励,让他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4.总结:学生讨论时,老师抓住机会做总结,包括学完一段后的总结和学完全文后的总结。学生能总结的,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总结内容要简明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