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现在小学生为什么不养蚕宝宝了?
台北市文化国小自然老师杨志雯老师分析,早年之所以各国都养蚕宝宝,是因为小学四年级自然课本中有一个单元「昆虫世界面面观」,恰好是台湾省多年的蚕桑出口产业。全国有三四个大型养蚕场,为蚕宝宝提供了充足的来源。有的学校甚至在校外教完之后直接带他们去参观蚕宝宝的生活。
杨志雯回忆说,20年前,在北投小学周边的文具店里,卖的是蚕宝宝和一袋袋桑叶,每个小学生都会学习如何清理蚕宝宝的排泄物,如何防止它们在夜间被入侵的蚂蚁杀死。“但后来,我面临着生命教育的困境:如果我被养死了,那会很难过,如果我被养得太好,那就更难处理了。”原来蚕宝宝的卵在低温下很容易孵化成功,除非放在冰箱里,但是大部分家长都不知道这个知识,也不会接受把卵和食物一起存放在冰箱里。最后因为处理不当,让小学生眼睁睁看着几百条生命死去,太残忍了。
一位退休的小学老师说,曾经有教材出版商帮学校“进货”,直接提供蚕宝宝给学生养,但后来因为卵太多,家长让孩子带回学校交给老师,老师处理不了,只好再次找出版商帮忙。至于最后的几千个鸡蛋,都去哪了?成了一个无人敢问的可怕问题。
因此,在过去的10年中,趋势发生了变化。小学的自然老师倾向于待在学校附近的环境里,看看有没有适合孩子饲养的地虫,抓一些放在自然教室或者家教班,放在饲养箱里给小学生看。如果他们真的感兴趣,父母也同意,就带几只回家养,既有机会了解昆虫的习性和生命周期,也增加了亲子间的话题。一旦孩子和家长养不了,还是可以把它带回教室,或者在老师的陪同下去山里野化,回到熟悉的环境中,依然可以存活。
受日本动漫这些年的影响,如果在小学生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昆虫,有着硬壳的甲虫一定会夺得第一。
台北文化国小曾焕伟老师开了一个「甲虫俱乐部」,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加入。相比于宠物店和网上卖的各种独角兽,铲虫,周边设备,动辄上千元,而学校社团几乎不需要花钱。老师直接把成千上万的卵和幼虫储存在大冰箱里,让孩子养。
曾焕伟发现,有过近距离照顾甲虫经历的学生观察力变得更敏锐,他们能画出生动的昆虫特征,还能帮助老师制作标本。即使甲虫在秋天自然死亡,它们也可以永远保存标本,保存在孩子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