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新教材

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新教材

在使用和探索新课程中,教师感受到新课程、新理念给学生带来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教师带来的苦恼。大多数教师觉得新教材难教,新教材的知识安排不系统、零星,没有用文字描述的准确概念、定义、计算方法和规律。新教材怎么用才会让老师轻松,让学者开心?首先要了解新课程的数学实验教材和九一教材的区别。新教材不仅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思想等方面有较大变化,而且在教材的总体思路和编写特点上也有较大变化。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尽可能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新教材教与学的理念,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新教材教学内容的呈现也做了人性化处理,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情境性、生活性、主动性、趣味性、探索性、开放性。如果老师按照同样的套路备课上课,是不行的。新教材、新理念、新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是一种挑战。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教师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应该执行以下操作:

一、熟悉课程标准,了解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编排特点,是用好教材的关键之一。

新课程数学实验教材“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点,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素材和环境。”教材的编排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活动和学习材料,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新教材注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教材力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探索和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教师只有熟悉课程标准,了解新教材编写编排的特点,才能把握方向,理清思路,把握尺度,写好教案,上好课。

二、熟悉课程标准,重视导入环节,课前充分准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积极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新教材虽然提供了大量的情景图供学生创设学习情景,但仍然是静态图。如果是黑白版,效果就更不明显了。所以老师要花点心思,在导入上下功夫。首先思考:靠游戏导入?谜语导入还是故事导入?还是多媒体课件导入?…?导入的语言是如何组织的?什么样的语气和语气?尤其是最后两点,它可以调节孩子的兴趣和情绪,巧妙地链接课堂的方方面面,但我们的老师往往容易忽略。其次要考虑静态场景图能否做成动态图。实践证明,儿童更喜欢彩色的动态图片,而不是静态图片,这可以吸引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然后是教具和学习工具的准备。新教材的教学内容都体现了“做数学”的理念。“比较”、“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认识钟表”等公式的推导需要大量的教具,“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等学生活动的学习工具需要教师统一准备。课前不好好准备,备课再好也没用。同时,新教材不仅给教师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也拓宽了学生探索的空间,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创造了条件。与旧教材相比,例题少,习题少。似乎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少,老师的教学更简单。相反,例子少了,但步子大了,一节课的内涵容量也增加了。比如在各年级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教材提供的情境图往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课本上有很多地方:可以问什么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会问很多问题,形成一系列多面或递进的问题。随机生成教学的机会增加了,给教师增加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对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适应能力和调控能力要求高,一节课的“度”不好把握。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充分理解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妥善处理教材。再比如,新教材的计算题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在很多例子中,算法不是只有一种,主要体现在:你想怎么算?你有多少算法?你还有什么算法?算法不再像老教材那样以定律和定理的形式总结出来。其本质是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拿出体现自己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算法多样化不代表算法全面”。不同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思维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从几个算法中选择最基础的算法,对后续学习有影响。这个方法需要每个人都掌握。选择“时”和“新”是最简单的算法思维,或者说是最创新的算法。这种方法应该鼓励,但不要求每个人都掌握。如果老师不准备这样的计算课,很多孩子总是热衷于展示各种奇奇怪怪的方法。老师没有很好的分类选择,而是让学生自由掌握,结果连最基本的算法都没有掌握。所以一定要吃透教材,做好每节课的准备,做好每节课的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