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2011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与《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全体CPPCC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发表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省会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济南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与全市人民一道,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按照“维护省会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春城”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抢抓机遇,积极努力,在克服困难的同时,推动省会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绩。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9108亿元,比“十五”末翻一番,年均增长13.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6654.38亿元,是“十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25.5亿元,是“十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长1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226.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6倍,年均增长654.38+08%。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部署,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增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向好。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7.3∶45.9∶46.8调整为5.5∶41.9∶52.6。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4.6%,比“十五”末提高2.8个百分点。金融、信息、旅游业年均增长20%以上,会展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三大千亿元主导产业。高技术产业产值迈上2000亿元新台阶,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5%,比“十五”末提高11.4个百分点。新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着力加大对交通、能源、农业、水利、民生、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投资。2010年,现代服务业和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25%和47.8%;民间投资增长30.6%,占全部投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创新驱动能力增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软件名城等试点深入开展。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和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五年来新增企业技术中心110家,工程技术中心133家,创新型企业104家,四项专利指标均居全省第一。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在全国的排名大幅前移。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40万吨,完成任务目标的1.48%。淘汰落后炼钢产能654.38+0.5万吨、落后炼铁产能83万吨,完成任务目标的654.38+0.000%;关停小火电40.2万千瓦,完成任务目标的104%;削减化学需氧量301000吨,二氧化硫44400吨,全面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2)城市发展实现跨越式提升。把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作为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抓住筹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和第七届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重大机遇,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发展载体,提升城市功能形象。五年来,累计投资2000亿元,比“十五”期间翻了一番。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和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实现中心城控规全覆盖,城乡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全面推进旧城改造升级,重点推进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启动三个新区建设,东部新区奥体文博览区初具规模,西部新区西站地区建设全面启动,滨河新区小清河综合整治工程扎实推进,投资16城市综合体建设成功,开启了城市发展新框架。奥体中心“一馆三馆”和园博园获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京沪高铁济南段铺轨完成,济河高速、大北环环城路、北苑高速、高架二环、济阳、建邦黄河大桥等工程竣工。建成了“两横三纵”的快速公交网络,城市公共交通年客运量达到8.64亿人次。五年来,共投入1,31亿元加强市政“四供两排”设施建设,是“十五”期间的2.9倍。升级改造67个低压供水区管网,完成鸡西应急供水一期工程,新建改造13热源厂和7座污水处理厂。济南电网完成投资6543.8+007.7亿元,供电能力达到450万千瓦,比“十五”末增长70%。大明湖扩建改造完成,护城河全线通航,趵突泉连续七年喷涌,泉城特色更加突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启动,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继续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开展城市管理“十大行动、百件实事”活动,以“八乱”治理为抓手,切实解决一大批城市管理难题,完成108处破损山体治理,城市空气质量逐步改善。
(三)“三农”建设步伐加快。五年来,市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65.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2010年粮食总产量289.4万吨,连续八年丰收。建成都市农业园区和特色品牌基地77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5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全面完成,所有村基本实现油路(水泥路)、公交、有线电视和新农合全覆盖。自来水进村率超过95%,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75.8%。完成38个小城镇建设任务,启动326个整村改造搬迁项目,新建农房654.38+06.4万间,危旧房2.6万间。实施农村扶贫开发项目210个,基本消除年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绝对贫困人口。“百库除险”工程全面完成,治理水土流失4.2万公顷,发展节水灌溉65438+26.6万公顷。美国白蛾防治和秸秆焚烧成效显著,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扎实有效。章丘连续六年名列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城市,商河县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生新变化。
(四)民生改善取得显著成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市人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321元和8903元,年均增长13.3%和13.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1%。采取积极政策促进就业。五年来,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市财政五年投入社会保障资金83.4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一倍。企业退休养老金由“十五”末的每月782元增加到1520元,城乡低保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2万人,农民工医疗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7.2万人和54万人。启动38个集中区和34个零星区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安置房290万平方米,解决了654.38+0.83万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一大批长期生活在低湿环境的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沁园新居等6个公租房项目,向7339户家庭发放廉租房补贴61.1.00万元。市财政投入1,51亿元,连续三年完成33件为民实事。
(五)社会事业全面加强。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推进“5150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99人,16人进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努力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对农村困难学生和农业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在城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认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惠民医疗工程”。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20元。实施“健康增强工程”,建设236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和252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效防控甲型流感等重大疫情,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78‰以内。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启动“3810”工程,完成6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400个农家书屋建设。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成功举办,付雪文庙修缮工程竣工,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天下春城》等一批优秀作品创作发布。济南主赛区第十一届全运会筹备工作圆满完成,充分展示了省会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济南人民团结奋斗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全运会等大型比赛中夺得79枚金牌,实现了历史新突破。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科学、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地震、气象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六)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市、县、镇(乡)三级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深化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集中17财政专项资金,统一管理98家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市级公共* * *资源交易平台建成运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要进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42.6%。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开放型经济深入发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7.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302.9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8倍和2.6倍,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达到61.8%和11.8%,比“十五”末分别增长27.3%和8%对外承包劳务累计完成营业额52.3亿美元。服务外包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占全省比重超过40%。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建立了17对友好合作城市,开通了济南至大阪包机和直飞台北航班,港口设施功能不断完善。
(七)和谐社会的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平安济南建设,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公正廉洁执法,加强四级信访网络建设和维稳工作,认真协调处理群体性信访问题。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交通消防安全管理,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税收征管、纳税服务、产品质量、食品药品监管、工商管理服务都有了新的提升。“迎全运会、讲文明、树新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涌现出泉城志愿者、知心民政、阳光姐姐等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郑、刘振华、刘延宝等先进道德模范。丽霞、市中、淮阴、章丘获得国家级、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我市在全国文明指数测评中大幅前移。国防教育和* * *建设成效显著,获得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积极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圆满完成古雷镇、北川县灾后重建和对口援藏、援疆、援渝任务。
(八)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推行重大决策公开、评估和听证制度,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务。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CPPCC的民主监督。五年来,我们共办理NPC代表建议65438件+0808件,CPPCC委员建议2526件。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扎实推进网上办事,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436项减少到93项,减少审批环节236个,办理时限1.332个工作日,废止政府规章15件、规范性文件1.05件。建立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梳理规范处罚事项4326件。推进采购代理机构竞争制度和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建设,五年节约资金11.1亿元。连续四年面向市民和社会各界开展“我为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活动,开通市民服务热线12345,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执政为民、廉洁高效”、“创先争优”活动。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加强科技防腐,成立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为工程招投标、土地交易、产权交易、医疗采购等提供统一的交易平台。加强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节约资金1,654,38+0亿元。支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依法依纪查处腐败案件。五年来,全市* * *办案机关工作人员319人,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代表们!五年来的巨大变化凝聚了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复杂形势,我们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取得了新的成就。这些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全市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着我们在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五年来的发展进步,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方面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级人大代表,向关心和支持地方工作的CPPCC各界人士,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全体市民,向关心和支持地方工作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向为济南发展作出贡献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海内外朋友,以及广大投资者和外来务工人员。
代表们!五年来,全市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多个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发展理念,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城市整体素质。二是坚持解放思想、提高境界,着力创新理念、优化环境、改善服务,以思想境界的大提高推动各项事业的大发展。第三,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四是坚持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功能品位,为培育现代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保障改善民生提供支撑条件。第五,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这些深刻的经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和发扬。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够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城乡发展仍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面临更多考验;社会建设任务艰巨,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较多。各级领导干部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增强,思想境界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自身建设和廉政建设有待加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设法解决它们。
二。关于《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是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精心谋划发展思路,积极应对环境变化,扎实工作,科学发展,力争经过五年努力,使我市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优势更加凸显、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努力建设实力济南、魅力济南、宜居济南,基本建成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化首都城市。
济南市委九届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制定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根据提案精神,市政府制定了《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提交大会审议。下面,我简单说明几个问题。
(一)“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和特点
市政府于5438年6月+2009年2月正式启动规划,组织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和各领域专家开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专项研究,对规划进行咨询论证。面向社会,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NPC代表、CPPCC委员和社会各界提出了许多建议。编制《纲要(草案)》的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纲要(草案)》力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体现战略性和政策性,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和职责。在指标设置上,强化了科学性、指导性和约束性,调整完善了转方式、调结构指标体系,增加了资源、环境、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约束性指标。在规划实施中,要强调内生增长和要素保障,强化重大项目支撑,注重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纲要(草案)》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发展成就、客观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紧紧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工作思路,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创新驱动和富民惠民战略。努力在优化经济结构、加强社会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保护生态环境、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又体现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
首先是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纲要(草案)》提出,未来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这个目标低于“十一五”规划,主要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的。“十二五”期间,要始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留有余地,把发展建立在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减少资源消耗的基础上,正确处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这个目标是积极的,可以通过努力实现。
二是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针对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纲要(草案)》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氮氧化物排放量、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约束性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现实和长远利益的需要,必须保证完成。
三是关于改善民生。“十二五”时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与经济发展同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纲要(草案)》提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15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2,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5.8张。这些指标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转变方式、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
(三)“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对“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
第一,加快新型城镇化。“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入快速城市化的新阶段。根据《纲要(草案)》,城镇化率将达到75%,坚持走集约式城市发展道路,把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主体功能区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加快规模扩张和功能升级,推进老城区、东部新区、西部新区和滨江新区规划建设,构建“一城三区”城市发展格局。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优化城市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北部跨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施统筹城乡发展七大工程,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发挥省会辐射带动作用,打造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二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纲要(草案)》提出“54321”的发展思路,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 38: 58。把服务业打造成省会第一经济,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是我市转方式、调结构必须抓好的关键环节。建设五大区域服务中心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培育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的重要举措。我们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一定要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三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2010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承担着全国先行先试的重任。《纲要(草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安排,主要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强创新平台和园区建设,启动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纲要(草案)》根据“十二五”时期的新形势,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努力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发展开放的总体要求,我们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纲要(草案)》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措施,规划了五大生态功能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十大工程”和济南水系生态环境区域布局,设定了加强节能降耗、促进资源节约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强调要制定实施低碳经济发展规划。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好这些工作,努力建设一个水清、天蓝、树绿、空气清新的生态文明城市。
六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取得更大进展。纲要(草案)提出,加快推进改善民生八大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区域、群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民主文化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经过五年的努力,我们将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11是中国* * *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从宏观经济形势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开放面临新形势。稳增长、调结构、抗通胀、保民生的压力很大。对我市来说,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正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孕育新突破,经济社会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许多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我们要清醒地把握形势,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大力推进省会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2011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科学发展主题,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工作思路,实施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创新驱动、富民惠民四大战略,着力调结构、稳物价、保民生、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