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多样化的小学数学作业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了。”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以知识为基础转向以学生为基础。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然而,平日重复、形式单一的作业,让学生变成了“机械师”,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受到了抑制。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改变原有的作业观念,认识到作业也应该顺应课改的要求,呈现出新的形式。
这就要求教师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指导作业改革,从关注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改进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仅是做习题,还要做与习题相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去探索和创造模拟的知识。只有让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了解科学的载体,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其最佳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与课堂新理念相匹配的作业新理念应该是开放的、整体的、多样的。即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取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那么如何切入多元化的作业设计呢?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涉及图形和几何的例题和习题。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部分。在学习图形的位置、特征和公式计算时,往往需要制作一些教具和学习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从纸上得来的东西很浅薄,但是不知道怎么做。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不仅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和情感的全面发展。这类作业又可以细分为手工、美术、益智类作业。
1.手工作业
在完成这类题目时,教师要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提示,比如可以选择哪些方便的制作材料,以及一般的制作要求等。比如,在学习“认识拐角”之前,让学生手工制作一个拐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木棒或硬纸条,通过手工制作来体验墙角的特色。
2.美术作业
在完成这类问题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大小的白纸。并且提醒你在画图的时候注意确定比例。在画图正确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发挥。比如学会方向和位置后,作业是:自己设计一张公园的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之间的路线。结果学生们不仅完成了老师指定的要求,还画出了便利店、厕所等人性化的设施。从而在完成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益智作业
完成这类题目时,要求先进行拼写,然后结合拼写过程,将拼写出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用数学语言或符号在纸上进行描述,使过程知识留下痕迹。比如学完图形的拼读,作业是:请按要求剪贴拼读,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你发现的结论。通过尝试,学生们清楚地发现了数字之间的关系。
像这样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事物,更好地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二、实用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涉及量和量的例题和习题。小学数学中量与度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前进速度并不完全相同,有些量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比较差,学生很难正确建立量的概念。所以,老师口头说教或者大量练习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体验的。因此,我们需要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亲身经历加强对思想的理解。在设计这类问题时,要求教师对这些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理解。学生在学习这类知识时,要为大家练习,多练习,加强练习,增加感受。比如,学完克和公斤之后,作业是:“称不同的物体,估算一下,称一下,感受一下1公斤和1克的质量。”学完公里知识,让学生绕400米操场走两圈半。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自然体验知识,促进理解。
像这样的作业,目的是以各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帮助理解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调查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习题中的统计和概率以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统计学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通过数据分析问题的随机意识。在统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知识的形成,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师在设计此类问题时,要对相关统计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并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要提前考虑学生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给予必要的暗示,排除影响正确知识获取的无关因素。比如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作业就是让学生调查父母的身高体重,用含有字母的公式表示成年男女的标准体重。并计算出爸爸妈妈的体重,与标准体重对比,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的练习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联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独立意识和主体精神的形成。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让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第四,咨询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后的“你知道吗”,人教版很多例题后都有一段这方面的内容。这些资料包括对数学知识、社会常识、生活常识和自然知识的介绍,数学史,或者某一领域或方面的发展过程;有最新研究成果的跨学科介绍...但是教科书上的介绍一般都比较简单。
所以可以抓住这一块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通过在网上搜索或浏览相关书籍,学生可以详细了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从而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同时,这种知识往往是数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后的辛勤劳动,蕴含了人类几千年的智慧,体现了数学家不屈不挠的求学精神和数学的文化价值,增加了他们对数学史的了解,达到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渗透,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教师在设计这类作业时,要提前进行搜索,对知识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博大精深,并注意学生在搜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
五、整理作业——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这种作业主要来源于每个单元之后的“复习”。每个单元新教学后都可以用,尤其适合初高中学生。本节内容重在对本单元知识进行重组,旨在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同学们可以先把学过的东西复习一下,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在设计这类题型时,要求教师很好地了解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以及重难点知识。刚开始训练的时候,你只需要把自己的知识梳理清楚、准确、全面就可以了。经过几次练习,如果学生基础较好,也可以针对整理出来的每个知识点,给出相应的例题,并写出提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并且自己写几个同类型的问题。这样,学生实际上就变成了一个小书编辑。
总之,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类型,设计多样有效的练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一线教师有必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精神,认真探究教材内容,设计开发最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做”作业资源。放大作业的“长度”和“宽度”,让我们的学生不仅能掌握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学会创造,以长远的眼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在享受多重作业的同时发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