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什么是倾听?倾听意味着一个人可以集中注意力,仔细而安静地听别人说话。听力是一个人能力的反映,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是一个人素质的暴露。倾听是口头交流的第一步,倾听他人是尊重和礼貌的表现。没有听的口语交际不能算是真正的口语交际。学会倾听是小学生获取信息、提炼信息、交流信息的有效途径和不可或缺的能力。这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学会倾听作为一种习惯和意识,必须努力培养。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要教会学生做好“倾听者”,在别人说话时要安静、耐心、专心、谦虚,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把说话人表达的意思说清楚,及时做出反应。只有听得清楚,听得明白,才能架起通向“理解”的桥梁,提高“说”的质量
二、拉近距离,亲近孩子,激发交流热情。
小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敬畏。他们年纪小,胆小怕事,不好意思表达自己,往往“很难开口”。因此,教师要把握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再认为自己是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严师,而是具有说服力的良师益友,从而奠定“敢说”、“乐于说”、“会说”的心理基础。这样可以沟通师生的感情,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1,既当老师又当密友。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确认心理安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人的思维是最敏锐、最活跃的。孩子喜欢友善的老师,愿意和亲近的老师交朋友,说心里话。上课前十分钟,我经常和他们一起玩,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说;“你喜欢哪部漫画?你看了哪一集?你能告诉我吗?你的父母在哪里工作?他们经常回来看你吗?你生日时他们给你带了什么?..... "孩子们争相踊跃回答,表现出天真无邪的天性。我发现,只要我有一颗永不泯灭的童心,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就能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2.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教师用规范的英语口语影响学生,提高我们民族的语言素质,意义重大。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最基本的要求,口头示范的作用是“为人师表”的重要方面。特级教师司夏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小学生尊重、信任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一言一行总是在影响着被感染的学生。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可以在理解和表达、积累和运用之间架起一条通路。作为一名教师,你应该有渊博的知识和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口语要普通话标准,发音清晰,语调自然适中。我要求自己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后,都要讲道理、讲秩序、讲生动、讲幽默。有时要根据演讲的内容和表达要求,适当放慢语速,注意语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兴趣听,敢于提问。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也要利用文字的时效性,尽量捕捉学生表现的闪光点,给予更多的欣赏。即使说得不好,也不训斥,而是鼓励:“你的声音好甜啊!你的想法真大胆!你居然会用这个词,太神奇了!..... "你要知道,表扬和鼓励永远是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语言,善于抓住评价时机,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总之,教师口语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教育观和学生观的体现。课堂教学改革期待更多教师的“润物细无声”的博大爱心和悉心诱导
第三,用好教材,上好口语交际课
很多老师觉得口语交际课特别难,学生的表现很枯燥。那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呢?如何解决学生懒得说话的问题,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学生说话活动的内容。人教版教材口语交际有两个模块,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活动方案。1是“口语交际”模块。习题”,如四年级下册语言花园1,口语交际“我们去春游吧”。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学生什么时候去郊游?你想开展什么活动?你做了哪些准备?..... "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在班里交流,其余同学做补充发言。然后点评哪个小组发言最好,安排的活动最有意义,思考的最细致周到。孩子是无辜的。在他们敢说、想说的基础上,往往说出自己的想法,就会导致各种语言的紊乱、无序和碎片化。这就需要老师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让他们在保持童心的同时,表达有序有序。2是“追溯扩展”模块中的“交流平台”。用好这个“平台”,就可以对这个群体的学习内容进行“冷饭热炒”。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选择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交流话题,激活自己的生活储备,打开自己的“话匣子”。通过不断的锻炼和积累,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学习《地震中的父子》,我设计了:“中国四川遭遇大地震,甘肃舟曲遭遇泥石流,大自然总是给人类制造灾难。学生们经历了几次地震演习。如果有一天,你真的遇到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使学生学会面对,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学会从特殊生活中找话。总之,要把握教材特点,充分利用教材,制定贴近学生生活、因文而异的口语交际方案,找准训练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第四,创造生动的场景,振兴口语交际。
李吉林老师说:“语言的发源地是特定的情境,这些情境产生语言动机,提供语言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口语交际是特定环境下的言语活动,有时需要人们刻意营造。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实际场景,展示内容图像,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指导口语交际方法,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促进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气质和健康开朗的性格。
1.展现生活场景,激发健康情绪
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G. Lozanov)指出:“我们是被生活环境教导和教育的,也因为它是被教导和教育的。”因此,口语交际的“素材”可以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也是口语交际取之不尽的源泉。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口语交际设计都很好,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训练价值。比如五年级口语交际第二册《父母之爱》,刚开始上课,我微笑着亲切地向孩子们介绍自己:“我是老师,也是妈妈。我很爱我女儿。她没和我在一起。我非常想念她。我们经常聊天,写信,QQ。虽然她很远,但我感觉她近在咫尺。我觉得世界上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表达爱的方式不同而已。你能告诉我你的父母是如何照顾你的吗?“老师看似闲聊的“导入”,其实是在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交流话题——父爱、母爱。孩子们的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彩,红红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举起小手说话。有的说:“我妈每天早上去万利达上班都骑车送我到学校门口,叫我听老师的话。”有人说,“我爸爸在厦门工作。他很久才回来一次。当他中秋节回来时,他会给我买芭比娃娃。"有的说,"我太粗心了,这次单元数学考试忘了写单元,被扣了一分。”爸爸严厉地批评了我。我知道这是为我好。我希望我能改掉粗心的习惯。..... "这样课堂气氛浓厚,课堂生动活泼。同时,教师要善于控制教学秩序,灵活机动,保证学生讨论的顺利进行。
2.扮演一个角色,体验交流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用图像、颜色和声音来思考。”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重在人际交往。口语交际是听和说的互动过程。这个“互动”可以是生生互动,也可以是师生互动。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更直接有效的教学方法,即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扮演角色,加深对角色的内心体验,从而达到顺利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比如在《劝导》的教学中,老师设计表演的框架,指定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给出大意让学生去演。一个孩子在劝说一个烟瘾很大的父亲,但父亲不听。老师扮演父亲,学生扮演孩子。以下是即兴表演:
父亲:“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老师坐在扶手椅上,翘着二郎腿抽烟。)
儿子:“爸爸,吸烟有害健康。你能放弃吗?”(盛正在做作业,一手捂着鼻子,被烟呛着了。)
父亲:“我改不了。我已经抽了二三十年了。全世界的人都不抽烟。烟草公司不是倒闭了吗?”
儿子:“书上说你每抽一根烟,你的寿命就会缩短三秒。牙齿手指都黄了还抽烟?”
父亲:“你说什么呢?这些书很吓人。你爷爷抽了一辈子烟还没活到85岁?”
儿子:“老父亲不会教。”
这样的交际情景直观、形象丰富,学生的笑声、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交际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3.设计和组织活动以提高沟通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课内外创造多种多样的交流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英语口语自由交流。”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光有几节口语课是很难达到课标要求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口语交际空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加强锻炼才能提高。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农村的实际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开展适合当地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主题,如“采风下乡”、“游农村”、“家乡巨变”等,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领略自然风光,感受淳朴民风,表达对家乡的赞美和赞美。学生们有话要说,对他们所听到的、看到的和听到的有感情。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为我所用,让学生在这个无边无际的社会实践课堂中,见多识广,口齿伶俐,体验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社会规则,热爱家乡,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学会文明交往。
总之,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21世纪素质教育和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小学是孩子发展口语交际的最佳时期。教师要不负使命,持之以恒,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说出自己的天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