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歌唱技巧

一、让学生多听,首先从感性的角度认识歌曲。

自古以来,听歌就是人们学习唱歌的有效途径。人生第一首儿歌不就是听着学的吗?时至今日,听歌仍然是大多数人学习唱歌的主要途径。所以我觉得完全可以把听唱的概念引入课堂。我们知道,人类对事物的认知已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听唱模式中,学生首先通过听唱来熟悉歌曲的调式、调性、节奏、旋律走向,也就是说对歌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阅读训练,将原有的感性认识提升到一定阶段的理性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听唱训练,学生会积累一些节奏、音程、时长等音乐元素。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质量和数量,他们就会从听、唱学习的必然王国走向视唱练耳学习的自由王国。

第二,在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歌唱课要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让学生受到艺术形象的教育。为了实现这一教学任务,在歌唱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想象的心理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的孩子接受言语和感受音乐的能力较差,给歌唱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逐步拓展学生音乐视野的基础上,一定要帮助他们建立歌曲中文字与音乐的联系,做好抽象感受与形象感受的过渡,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

第三,提高读谱能力,掌握乐理相关知识。

因为学生对歌曲有一种热爱,那么他们就有一种寻求的欲望。这时,提高他们的读谱能力,掌握乐理相关知识就显得极为重要。近年来,在我从事歌唱教学的成败经验中,我体会到歌唱教学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支撑,而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歌唱的音乐审美活动的基础。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完人的必备素养。只有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获得对音乐的感知、表达、欣赏和创作的基本能力,逐步提高音乐实践的综合水平。比如很多歌曲里面有很多音乐知识点,有些是学过的,有些是新教的。如果单独拿出来给学生练习学习,学生会觉得很枯燥,这些知识点可能会被忽略,不利于学生唱歌。所以在教学中,我多次设计了不同的环节。通过比较和演唱不同的乐谱,学生可以对重复标记和重复跳标记的用法有更深的理解。简单的乐谱不仅在视觉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复习和强化认知的过程,使歌曲的学习和音乐知识的复习隐性结合,最终达到在知识和技能上实施美育的目的。另外,我也重视学生的读谱和音准教学,因为我知道读谱是歌唱教学的前提;音高是发挥歌唱教学审美功能的关键。但是,同样的,我也没有孤立这两个环节,而是通过老师的演唱和及时纠正学生演唱过程中的问题来解决。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初步学到了一些歌唱技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