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开学报告

小学语文开学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人对科研课题的书面说明。以下是小学语文开班报告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研究背景

1.阅读经典:21世纪国际母语课程改革解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展开了面向265,438+0世纪的教育改革,而作为核心课程之一的母语课程改革也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阅读是母语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这次国际母语课程改革中,各国逐渐达成共识,阅读经典是提高学生母语素养和民族母语素质的必由之路。很多国家都把阅读经典列入了国家课程标准等官方文件,并做出了明确规定。例如,在英国,根据英国国家课程英语,“在课程的第三和第四阶段,学生应阅读以下作品:

(1)莎士比亚的两个剧本。

②主要剧作家的剧作,如克里斯托夫·马洛、J.B .雷神父、萧伯纳、R.B .姚立顿的作品。

(3)1900之前出版的主要作家的两部小说选自以下作者:(提供14作家姓名)。

(4)1900之后发表的,由主要作家撰写的两部优质作品,如(四位作家的名字)。

(5)1900年前出版的四大诗人的高质量作品。

(6)1900之后出版的,在评论界享有较高声誉的四位诗人的优质作品。此外,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汉语教学大纲按年级和体裁列出了国内外许多作家及其作品。法国为高中生列出了一份年度“作品清单”。美国教育部为中学生发行了21本必修书,其中美国6本,英国5本,俄罗斯2本,法国1本,德国1本,古希腊4本,古罗马1本,圣经。可见,阅读经典已经成为各国母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2.中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文化多样性迅速演变的现代社会背景下,中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价值观是“使学生在面对文化扩张或冲击时,能够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自信和独立性,并得到创造性的发展”。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门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化?读中外经典!在阅读中外经典中,学生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收获创作智慧”,同时“尊重、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因此,学生可以“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看世界;立足传统文化,关注现实文化生活。" ?基于上述认识,本次语文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理念、目标和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方法进行了重新定位和阐述,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如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备适应实际需要的读写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的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在400万字以上;此外,《教学建议》还提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全书”;《评价建议》还明确提出了“注重加强对学生日常阅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读,在阅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感情,加深体验和理解”的评价要求,此外,在课程标准的附录中,有两项内容,即优秀诗歌朗诵推荐文章的建议和课外阅读的建议。这些内容的出现表明,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中外经典是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3.现状分析及遇到的问题

(1)受日益主流的“快餐式”阅读和“读图式”阅读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活动越来越平庸。学生的阅读活动无法唤起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真而深刻的思考,无法感受到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心灵震撼。此外,学生阅读视野狭窄,对外国文化缺乏了解,这与语文课程改革要培养“立足中国文化,放眼世界;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真实文化生活的学生,与课程目标相差甚远。

(2)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阅读优秀经典文学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差异较大,特别是在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和教师水平的制约,很难系统地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此外,目前市面上的课外读物内容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3)多年来,广大一线教师缺乏引导学生有效阅读课外经典的机制和策略;同时,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和操作方法来弥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差距。然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是断断续续的尝试,缺乏科学的行为研究规划和相关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构建。

(4)关于新课程下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经典的实验,我省一些市县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且多集中于某一方面。

二、研究基础

1.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认为,广泛阅读、大声朗读、仔细思考、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文修养感受、形成扎实的语文基础的有效方法。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个时期的阅读目标。第一期(1-2年级):阅读简单的童话、寓言和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和事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读儿歌、童谣、简单的古诗,拓展想象力,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积累你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背诵50首优秀诗歌(段落)。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个学习期(3-4年级):积累课文中优美的文字和精彩的句子,以及在国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的诗歌,在阅读中注重体验情感,理解内容。背诵50首优秀诗歌(段落)。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与同学收集交换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阶段(5-6年级):阅读优秀的诗歌,通过诗歌的语气和节奏,关注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60首优秀诗歌(段落)。尝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开展探究性阅读。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654.38+0万字。

整个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词160首,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

3.当今教育界和社会上很多知名学者对阅读的论述。

朱小蔓(中央教育研究所所长、党组书记):希望我们教育工作者学会求知,用读书支撑生活。

朱永新(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苏州市副市长):虽然我们的科技在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前进,但与此同时,我们人类的未来也在不断受到挑战。挑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精神发展缓慢。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们一直认为,读书是中华民族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如果我们不再重视读书,建设书香校园,推动书香社会,我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就值得担忧了。

石中英(北师大):读书是一种品味,一种心境,伴随着人的成长。

金保成(中央教育学院):如果你不学习,你就不会有信心。你应该在小时候就开始学习。

谢维和(首都师范大学):读书是人净化心灵,走向文明的标志。

燕·范文(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如何阅读和读什么对我们来说同样重要。

郑(香港中文大学):对学习者来说,阅读的深度比广度更重要。

尚有敬(著名教育学者):你想象不到孩子不打开书包读书的贫穷。

许岩(南京大学):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不可能有民族精神和灵魂。

方展华(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老师要少说话,学生要多读书,学习的权利要还给学生。

范佩松(苏州大学):呼吁理顺教育体制,给师生读书的时间和空间。

杨久军(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为孩子构建更理想的精神生态。

付伟立(辽宁师范大学):兴趣是读书的基础,竞争是读书的保障。

程思慧(武汉大学教育学院):没有锻炼就没有身体素质,没有读书就没有智力。

王家一(西北大学):读书带来知识,读书更新观念,知识和观念改变命运。

范小青(著名作家):喜欢读书的人可以在最浮躁的世界里享受心灵的宁静。

陶文玉(著名作家):阅读是用心灵勾画美的过程。

4.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论述。

“一个学生在中高年级能否顺利学习,首先取决于他能否带着悟性阅读:他能边读边想,边读边想。所以小学老师要仔细研究每个学生的这种能力是如何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他们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边阅读边思考的学生,似乎能比一个没有掌握这种看似简单的快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更快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他的脑力劳动没有死记硬背。当他阅读课本或其他书籍时,情况与不能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完全不同。”“能边读书边思考,边读书边思考的学生,学业不会落后,教师的工作也就轻松了,学业不会落后。"

“阅读激发的思维就像一片井井有条的土地。只要撒下知识的种子,它就会发芽成长,获得收获。因为学生可以思考书本,所以他们更容易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一个学生对书的思考越多,他内心对书的热爱就越强烈,他就越容易学习。”

他还提出了读书与学习密切相关,读书为学习创造“智力背景”的观点。他还认为,课外阅读“既是一艘思维之船的风帆,也是扬帆前行的风”,教师要把握和落实“学”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三、研究目标

1.探索母语阅读教学规律,构建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经典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

2.开发和编写一套中国经典读本。

3.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富语文积累;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成长;丰富实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实验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实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实验学校的办学特色。

四、研究内容

1.小学生经典阅读内容研究

(1)适合小学生的经典课文特点;

(2)中国古代传统经典文本在小学生阅读中的比例;

(3)中国现当代经典文本在小学生阅读中的比重;

(4)小学各时期各种体裁作品的比例;

(5)各年背诵文章的比例;

(6)外国经典文本在小学阅读中的比重;

(7)小学生阅读经典课文组合的体例设计、原则等问题。

2.小学生经典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1)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和新手段;

(2)研究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衔接的途径和方法;

(3)制定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4)如何通过阅读来丰富语言积累;

(5)如何把阅读和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从阅读中学会写作;

(6)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7)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

(8)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9)应该培养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

(10)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认同中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11)如何通过阅读外国文化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人类文化产生敬仰、吸收和尊重的感情,放眼世界和未来;

(12)如何在课本学习中渗透相关阅读内容;

(13)如何利用家庭、学校、图书馆等资源丰富阅读内容;

(14)阅读与语文综合学习;

(15)阅读与探究学习;

(16)如何实现学生对课文的正确多元解读;

(17)小学生基本阅读方法及操作策略;

(18)小学生个体阅读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19)教师在小学生阅读中的作用;

(20)小学生阅读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动词 (verb的缩写)研究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本课题将主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辅以文献研究和调查等教育研究方法。

第六,研究阶段

1.第一阶段?(20xx年6月至20xx年7月)

(1) 20xx年6月-65438+2月,完成实验论证和方案制定;预测试工具的研究;研究《中国经典读本》编纂体系,完成下册编纂;完成试点单位申报。

(2)65438+20xx年10月至7月,召开专题开题会;各实验单位完成前测工作,写出前测的分析报告和学校的实验计划;完成《中华经典读本》第一卷的编写出版。

2.第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1)组织实验学校根据确定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构建中外经典阅读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2)使用、验证、修订和完善《中华经典读本》。

3.第三阶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65438+2月)

全面总结、鉴定、推广实验。

七。研究成果的形式

1.形成课题实验报告。

2.出版相关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专著。

3.开发一套高质量的小学国学经典读本。

4.记录优秀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

5.出版各种与学生相关的作品。

八、研究组织与管理

1.研究机构

(1)实验项目领导小组:

团体?李:王京花。

变成?成员:李家栋、市、部分县区教研室主任、部分实验学校校长、特级教师。

(2)实验项目执行组:

团体?李:李家栋。

副组长:各市小学语文教研员。

变成?教师:实验县小学语文教研员,部分实验学校校长、教师。

(3)实验学校(由各实验学校设立)

2.学科实验管理

项目由省教研室管理,按照项目管理办法定期组织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