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事记,从1949到2015,文化,经济,政治,科技各方面都可以复制粘贴,两弹一星是什么?
第一阶段:1960—1980自然信仰和肯定阶段。
1960年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当时年轻人* * *和中国刚刚庆祝了她的10岁生日。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和成长在红旗下。在整个中小学时期,也就是儿童时期,他们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健康成长,度过了一个快乐、幸福、完整的童年。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热爱新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毛主席,这是理所当然的。毛主席是我心中天然的偶像。我们对革命先辈、英雄和工农兵劳动模范充满敬仰和热爱。
第二阶段:1980—1999怀疑和否定阶段。
毛主席逝世于1976年。到了70年代末,社会上有一小部分人悄悄吹起了否定文革、反右、否定公有制的思潮。这一小部分人虽然在社会上是少数(他们的人数不超过总人口的5%),但他们势力很大,有的还身居要职,掌握着话语权,所以影响力很大。他们抓住新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某一个不足或不完善之处,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进行所谓的反思和批判,进而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新中国,否定毛主席,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有一段时间,社会上怀疑过去、否定新中国的思潮日益高涨。
我是在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年以知青身份考上云南大学的,也就是1977。我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受益者,正好赶上这一时期的“否定”和“怀疑”热。年轻人单纯热情,容易跟风,接受“新”的东西也快。我几乎完全接受了这波“负面热”。
我很快就学会了“主流话语”的腔调,否定这个否定那个,鄙视毛主席,痛骂毛主席,抱怨他为什么不这样,为什么不那样。好像比毛主席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像个《新青年》的姿势。我怕如果不否定过去,会被说落伍,不时尚。
在这个阶段,我动摇甚至否定了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这其实是不加思考和分析的盲目跟风。20年来,我成了大海上的一只小船,随风飘荡。我和毛主席唯一的联系就是《毛主席诗词》。记得大概是1990,和一个密友就毛主席诗词的评价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
这期间,随着西方文化在我国的发展,我对西方文化推崇备至,趋之若鹜,甚至到了我的话必须称英美法德的地步。同时开始了我新的找对象之旅。我读过很多西方著名人物的传记,我崇拜过拿破仑、俾斯麦、克伦威尔、华盛顿、林肯等等。然而,近20年过去了,我还没有找到和找到一个值得我崇拜的偶像。我开始怀疑世界上是否真的有值得人们崇拜的偶像和英雄!?
-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否定的否定阶段。
1999年5月,美国悍然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3名使馆工作人员死亡,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美国一直拒绝正式道歉。这件事深深刺痛了我早已麻木的心。这期间,我正好在美国杨百翰大学做访问学者。8月,我提前结束了在美国的访问计划,回到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01年,又发生了一起美国间谍飞机在南海上空撞毁我空军战斗机及其飞行员的严重事件。事后,美国拒绝再次正式道歉。这件事再次震撼刺痛了我的心。
以上两件事让我陷入了长期而深刻的思考。我无法理解,近20年来一直把中国当客人,甚至被一些人视为“战略盟友”和“救世主”的美国,为何对中国如此残酷无理。这是朋友吗?这样的朋友值得交吗?美国真的如一些精英学者所说的“民主”、“自由”、“博爱”吗?是维护秩序的世界警察。
在这期间,互联网帮助我打开了眼界。在香港大学,我开始浏览应该是海外华人托管的XXX网站。《毛泽东》和《中国》两个栏目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让我接触到了很多在大陆看不到的关于文革、反右、新中国、毛主席的文章。这些文章主要发表在海外网站上,大多是海外华人写的,也有一些是国外学者写的研究报告。这些文章和报道仿佛一下子为我打开了一扇天窗,结合我童年的亲身经历,我对毛主席和他的时代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这些认识包括:毛主席接手的中国,是一个没有石油,没有重工业,甚至没有火柴和钉子的国家!一个刚刚遭受百年战乱的世界最穷的国家,一贫如洗,满目疮痍!在全国人口中,90%以上是文盲半文盲,平均寿命只有35岁!而全国唯一的财富被蒋介石集团洗劫一空,劫持到台湾省!
就是这样一个寒酸的中国,在建设开始之前,国庆一周年还没到,美国人就上门了。今天有些人可能从卡扎菲上校那里学到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但毛主席不是卡扎菲,1840以来一直受外国人压迫的中国人民不肯弯下刚刚挺直的腰,于是我爸妈“拿起枪,过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的狼”!一个破破烂烂的中国,一支几乎全部由农民组成的军队,在毛主席的统帅下,出人意料地把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及其盟国从鸭绿江边打回了三八线以南,从此再也没有越过这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