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师如何教好小学语文
“给一个人一碗水,就要有一桶水。”这是对教师知识的比喻。可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具备大量的知识,尤其是语文教师甚至应该是“圣人”。要求语文教师具备中外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文学素养和深厚文学知识的教师会上一堂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会很快提高。相反,教师的文学素养低,文学知识浅,学生很难受到有益的熏陶和应有的教育。一堂好课不是因为教的技巧,而是因为老师的知识、思想、境界。你对文本理解有多深,对语言理解就有多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力直接取决于老师的文学素养。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超凡的理解力,广泛的阅读,是教不出精美的语文课的。
所以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博览群书,涉猎各个领域,读文学大师的文学作品,读儿童文学,读古代文学经典,读教育经典。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放思想,充实自己,教好语文。其次,要有丰富的语文专业知识,即语言应用知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即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语言发生规律、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听、说、读、写知识、逻辑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师也必须随着时代的需要和教材的更新而不断学习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拥有比语文教材更深更广的知识,更好地理解教材每一部分的意义、地位和作用,居高临下,正确处理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道理,通俗易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打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教好语文。
其次,充分备课是上好语文课的保证。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充足的备课就像枕木就像铁轨,基石就是高楼。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让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清晰、理性的思考和统筹安排,是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保证。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研究教材、收集资料、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方法、撰写教案。这需要老师花时间去学习。
首先,老师要准备教材。课文教学要求我们先把课文吃透,所以每节课前都要熟悉要教的内容,千万不要打无准备之仗。
除了要充分准备要教的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学生会对他们想学的课文提出什么问题,会有什么想法,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他们所教的内容产生* * *音。尤其是我们农民工子弟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什么样的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比如打游戏,比赛,分组,才艺比赛等。,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分层次学习,让学生步入文本中去欣赏和感受什么样的问题会被什么水平的学生解决。站在学生的起点上,全面深入地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这样才能心中有数,为上好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第三,灵活的课堂控制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无论是平时的积累,还是课前的准备,一切都会服务于课堂这一重要的教学活动。首先,找到一节课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要强调艺术。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在深刻把握其思想内涵、艺术特点、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新颖的开课形式,在开课过程中制造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异想天开,用生动有趣的与学生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或话题吸引学生,慢慢走进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比如我在教《装满昆虫的口袋》的时候,就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谈谈自己学到的关于昆虫的知识。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积极,为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文字有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风格,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图。只有在思路清晰、条理清晰的老师指导下,反复读出有表情、有节奏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作者的情感变化和语言的音变,才能真正理解课文,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欣赏到课文生动的语言,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和人物在脑海中栩栩如生。阅读不仅培养阅读能力,对语言表达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